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注:1.粮食面积:2005年、2010年实际数和增长率按第二次全国农普衔接后数据计算。
  2.表中耕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福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福建的“海西”优势更加凸显。中央将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期间对福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大。ECFA实施、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及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些机遇将更加凸显“海西”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福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农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福建农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福建工业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为我省农业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强农惠农政策更加有力。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以“三农”为主题下发1号文件,并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之外的农业特产税,以及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畜禽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福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正从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能繁母猪等方面逐步推开,今后中央和我省的这些政策取向将进一步延续和强化,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但是,“十二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仍显滞后,面临着气候灾害、动物疫病和作物病虫害等多重风险;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程度仍然偏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和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明显偏低;国际贸易环境多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农产品出口风险增加;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影响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顺应时代要求,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瓶颈,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条件,强化农业保障与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借鉴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引入商业运作拓展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促进福建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开放合作、安全高效、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福建现代农业。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福建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突出产业,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油基础产业,保持粮食自给能力不下降。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福建优势和特色的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质量安全和市场稳定。充分发挥福建农业的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福建优势特色农业的竞争能力。
  --坚持依靠科技,转变发展方式。更加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加工方式,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休闲创意型农业,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的种养加技术模式,实现科技集约、循环节约、资源环境可持续。
  --坚持先行先试,深化闽台合作。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ECFA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闽台农业合作的独特优势和先行基础,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合作交流实效和支持保障能力,继续在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创业园建设、政策制定、合作机制探索等方面先行先试,确保闽台农业合作在两岸农业合作中持续先行。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合作互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机制,拓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能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明显,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十二五”期间,力争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总产达65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达28万吨;肉蛋奶总产达266万吨;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6%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区域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农产品品质品牌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水稻优质率达80%;“三品一标”比重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有效认证数分别达3000个、800个、200个、5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大幅提升。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145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40%以上;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大棚设施面积达50万亩。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农业“五新”推广持续深化,农业科技贡献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万户以上;“一村一品”加快发展,专业村数量达2000个,占全省比例达13.3%;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00个;品牌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农业单位产值能耗及化肥、农(兽)药、种子用量逐步下降,秸秆和牲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户用沼气池20万户,普及率达10.8%,畜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普及率达70%以上。
  ──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业产值达1560亿元;土地平均产出达3500元/亩,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率达4.5万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515元。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 标

2010年

实际数

2015年

预期数

年均增长(%)

属 性

农产品供给能力

1.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1848.45

1800以上

----

约束性

2.粮食产量(万吨)

661.89

650以上

---

约束性

3.油料产量(万吨)

26.64

28

1.1

预期性

4.蔬菜产量(万吨)

1487.34

1645

2.0

预期性

5.食用菌产量(万吨)

76.27

90

3.0

预期性

6.水果产量(万吨)

642.77

650

0.2

预期性

7.茶叶产量(万吨)

27.28

32

3.5

预期性

8.肉类产量(万吨)

180.21

208

2.9

预期性

9.禽蛋产量(万吨)

26.27

39

8.2

预期性

10.奶类产量(万吨)

15.74

19

3.8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

11.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

1448

300

---

预期性

12.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数(个)

588

800

---

预期性

13.有机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

132

200

---

预期性

14.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

37

50

---

预期性

农业科技与装备

15.农业科技贡献率(%)

52

57

1.0

预期性

16.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

0.2

0.3

0.0

预期性

17.每百户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台)

18

25

6.8

预期性

18.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1206

1450

3.7

预期性

1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27.9

40以上

2.4以上

预期性

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

20.农牧业产值(亿元)

1250

1520

4.0

预期性

21.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61

4.5

4.5

预期性

22.耕地产出率(元/亩)

3340.61

3500

2.5

预期性

2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

3.0

3.5

0.1

预期性

24.农产品年出口总额(亿美元)

49.5

60

3.9

预期性

2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7427

12515

11

预期性

农业生态

26.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1447.16

1470

0.2

预期性

27.累计农村户用沼气(万户)

55.80

75.80

6.3

预期性

28.农户沼气普及率(%)

7.9

10.8

0.6

预期性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