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一步加强大学精神的塑造。坚持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弘扬大学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倡导探求真理、追求科学、宽容失败,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大气、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学术环境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格,自觉抵制虚华浮躁、急功近利和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高校形成更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专栏9:校园文化建设专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100项国家和省级校园文化精品。指导各高校重点建设一个学生活动中心,培育3至5个学生校园活动品牌,建立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上工作阵地,扶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探索繁荣校园学术文化的方式与载体,努力打造一批优秀学术文化讲坛(论坛),培育一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社会有较大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名师。
|
3.积极参与文化大省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学科与平台优势,挖掘和保护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动为我省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数字内容与动漫、文体休闲娱乐以及文化产品制造等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社科优势学科。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人才强教战略
1.实施师资队伍拔尖人才集聚工程。依托国家和省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集聚一大批拔尖人才。5年内,新增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人才入选者超过“十一五”时期。新增一批省特级专家、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培养人才;继续高标准实施省高校“钱江学者”(省特聘教授)制度。
2.实施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培养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大力提升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学历(学位)层次和国际化意识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加大本科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训,每年遴选一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公派出国(境)研修。提升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海外学习经历、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比例。
3.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并确保人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出科研精品,育优秀人才,产重大效益。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在经费投入、管理运行、绩效考核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开展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试点,完善高校岗位设置办法,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专栏10:拔尖创新人才计划
新增省特级专家20人;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100人;依托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00人。
引进“钱江学者”100人;遴选本科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00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300名。
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研修项目计划。每年选送150-200名教师公派出国研修,实现全省专任教师留学3个月以上比例达到15%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