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方式、调结构为深化节能工作带来重要契机。转方式、调结构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节能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能够有效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转方式、调结构又进一步拓展了节能空间,为深化节能工作带来了契机。
3.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推动节能创造有利条件。国家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能够带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为我省“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节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4.区域发展战略对节能产生积极联动效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凝聚省内外各类优势资源,加快传统工业向低排放、可循环、精细化方向转变,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5.节能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在全球能源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节能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三)不利因素
1.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耗能较低的服务业发展不快,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万元GDP能耗偏高,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和偏重的产业结构是长期形成的,调整优化需要一个过程,“十二五”期间节能任务依然艰巨。
2.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制约能源系统效率提高。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7%,非化石能源仅占3%。同时,我省又是燃煤火电装机第一大省,装机容量高达5790万千瓦,能源转换损失较大,不利于提高能源效率。
3.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节能技术进步。我省企业节能技术人才缺乏,开发投入少,节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节能技术产品较少,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节能技术进步。
4.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导致能源刚性需求上升。我省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总量上升趋势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交通等能源消费需求上升,对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产品将产生增量需求。
总的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是我省破解能源、环境制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节能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但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节能新趋势对我省“十二五”节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节能的重要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完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创新,依法推进节能,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推进节能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强化节能,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通过发展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节能实力,为节能工作深入开展提供物质支持。
2.总量控制与存量优化相结合。通过能耗总量控制,引导各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耗强度。同时,对存量产能加快改造提升,实现经济存量优化,促进节能降耗。
3.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提高节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高效节能及能源替代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节能技术改造,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同时,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为节能技术进步提供保障。
4.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健全常态化节能管理与执法机制,形成有利于节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推动节能的基础性作用。
5.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抓好重点用能领域、行业、企业节能和重点节能工程,实现重点突破,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普及节能理念,号召公众参与,实现全社会节能。
(三)节能目标
建立与我省节能工作实际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节能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四、节能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全省节能工作要抓住转方式、调结构契机,把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促进节能的工作重点,按照省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加大措施,强力推进,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重点实施“661”节能行动计划,即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商业与民用”六大领域节能,组织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工程、循环经济促进工程、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和节能人才工程”等六大节能工程,开展千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