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资源总体评价。综合我省主要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分布情况以及开发现状,结合当前以及“十二五”技术发展前景,从资源保障角度考虑,本规划确定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新能源发展“十二五”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点项目符合我省主要能源资源禀赋实际。
(二)主要外部约束条件及其评价。
1.交通及运力。
---煤炭运输。目前我省铁路路网密度较低,进出川通道能力比较紧张,但2010年仍利用既有铁路完成调煤入川约2000万吨的任务。预计到2015年调煤入川将达到2400万吨左右,比 2010年增加400万吨左右。《纲要》规划我省“十二五”将“加快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其中铁路方面,将“加快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建设,力争建成西安至成都、绵阳至成都至乐山、成都至贵阳、成都至重庆客专以及成都至雅安、成昆铁路扩能成都至峨眉段、兰州至重庆等项目。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铁路”。据此铁路运力得到较大提高,增加 400万吨左右煤炭入川和省内煤炭运输的运力条件得到保障。
---电力输送。本规划布局的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技术成熟,可以满足省际交换大通道、电源基地送出、省内骨干网架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部分输电走廊和站址资源紧张,但通过统筹安排可以取得相互协调;部分线段交通困难,地质地形条件较差,但均可在当前技术范围内解决;极个别规划的走廊和线段可能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有所冲突,但通过调整优化线路走向等办法取得协调。省政府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的若干意见》(川府函〔2011〕24号),加大了电网建设与相关关系的协调力度,规划的输电走廊和站址资源基本得到有效保护,加之资金落实到位,电力输送主要通道的建设有保障。
---天然气管输。我省用气需求主要集中于川西,而主力气源集中于川东和川东北,呈现“东气南送西调”基本格局。本规划布局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输气能力可以满足川东、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南送西调”需要。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设的跨省输气管道亦可为增加我省供气能力发挥作用。重点输气工程均已避开环境敏感地区,没有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
---油品入川。目前成品油入川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和输油管道输送。“十二五”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入川运输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可以增加成品油入川运力。兰成渝输油管道输送能力 500万吨/年,目前输送能力已基本饱和,彭州1000万吨/年炼油厂及其配套输油管道建成后可增加省内成品油自给能力。随着铁路运输能力提高以及大型炼油厂及其配套输油管道的建成投产,只要国际国内油品市场不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局面和大的价格波动,我省“十二五”成品油需求可得到基本保障。
2.建设征地。
主要问题是指大型水库电站建设征地问题。我省水电项目大部分淹没河谷坡地,单位电能和容量占用耕地相对较少,水电规划已尽量避免和尽可能少淹没耕地,通过占补平衡以及造地复耕等措施尽量减少水电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局部可能出现用地和占补平衡困难的情况,但总体上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用地需要。
3.水电移民及其安置。
据省扶贫移民局统计,截至2011年二季度全省落实后期扶持移民总人口 98.11 万人(其中现金直补 75.85 万人,项目扶持22.26万人),分布于全省 173个县 2758个乡镇 15886个村 48258个组。总体上水电移民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社会总体稳定。目前正在按规划抓紧组织实施搬迁安置的向家坝、溪洛渡等在建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6.5万人,“十二五”新开工水电工程预计将增加移民约10万人。“十二五”做好移民工作是有条件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个主体”责任明确,体制机制健全,政治优势显著,移民经验丰富、工作方法有效;安置容量基本满足,基本上不需跨市州外迁安置,无新的淹没搬迁县城和大的重要场镇;移民政策不断完善,移民工作进入有法可依、逐步规范轨道,且理念不断更新、思路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有完成水电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保障。
4.资金平衡。
全省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完成投资6205亿元,其中:
---使用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的,主要用于补助能源普遍服务或能源民生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煤矿棚户区改造、煤矿安全改造等)项目法人资本金,规划完成投资约430亿元,占全行业的近7% 。其中:
农网改造升级。约需资本金90亿元,经与国家有关部门衔接已初步落实 48亿元,其余 42亿元由省电力公司、省能投集团自筹。资本金以外的融资,国发〔2011〕24号已批准继续实行2分钱还贷政策,金融机构将予以积极支持。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总投资 89亿元,需资本金 43亿元。省政府专题会议审定国家和省财政资金补助21.5亿元,项目法人自筹21.5亿元。资本金以外的融资,由项目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其他。煤矿棚户区改造、煤矿安全改造均为“十一五”结转的续建项目,国家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已基本落实。
---不需要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的能源项目,规划完成投资5775亿元,约占全行业完成投资的95% 。这类项目通过市场机制筹集资金,主要由项目法人自筹资本金(一般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20% ),并申请银行贷款支持。总体上看能源项目经济社会效益预期较好,项目法人筹资能力强,银行授信充分,只要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不出现重大调整,规划能源项目基本可以实现资金平衡。
(三)环境影响评价。
1.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拦河筑坝建库淹没、河道水文情势的改变及大坝阻隔所引起的库区和下游水质、水温、水生生境变化,从而对景观、植被、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渣和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等。
---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费以及部分生物质能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3211万吨,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 1.86吨/万元。根据《纲要》,2015年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5% ,即不高于1.53吨/万元。我省“十二五”GDP总量将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需求旺盛,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以煤炭等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基本格局,减排任务艰巨。
---大气污染。主要指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我省火电行业2010年消耗原煤332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3.41万吨。根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10年的 113.1万吨削减至2015年的105.24万吨,减幅 9.40%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73.54万吨削减至69.67万吨,减幅7.65% ;分解安排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22.58万吨、氮氧化物减排 8.51万吨。“十二五”我省将新增火电装机容量 600万千瓦,新增燃煤约 1500万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
2.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加强水电资源规划和工程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贯彻“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方针,对不适宜开发的区域纳入重要生态功能区予以保护。统筹协调河流多目标综合利用开发,因地制宜优化完善水电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尽可能避让沿江重要城镇及集中居民区、民族宗教文化重要设施、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鱼类栖息地等社会关注区和环境敏感对象,尽可能不占或少占天然林地和公益林地,尽量减少不利影响。科学选择开发方式,保护流域植被生物、水生生物多样性,保障河段水环境功能和综合需水量。加强分类指导,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并结合功能区规划,划分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对未开展环评或环评未通过审查的,不予开展前期工作和核准建设。
---落实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影响减缓措施。采取预防性保护对策,尽量避免和减少对水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的影响;切实落实影响消减措施和恢复性措施,如人工恢复植被、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泄放景观生态流量等。建设运行期加强对落实生态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等措施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弃渣、泄放减水河段生态流量的监督检查。
---加强二氧化碳减排。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按照26401万吨安排能源消费,比控制上限28636万吨标准煤减少 8% 左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6.48个百分点;降低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控制在3% 以下;扩大天然气、石油等较低碳优质化石能源的消费规模和比重。通过以上措施,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由1.86吨/万元下降到 1.29吨/万元,减幅30.64% ,超额完成减幅 17.5% 的任务;能源消费碳密度由1.86下降到1.58,减幅11.05% 。
表4:
2010年、2015年二氧化碳减排情况表
┌────┬───┬────────────────┬────────────────────────────┐
│项目 │二氧化│2010年 │2015年 │
│ │碳排放├───┬───┬──┬──┬──┼───┬───┬──────┬──────┬──────┤
│ │系数 │能源 │二氧化│GDP │GDP │能源│能源消│二氧化│GDP │GDP │能源消费碳 │
│ │ │消费 │碳排放│能源│碳密│消费│费总量│碳排放│能源密度 │碳密度 │密度 │
│ │ │总量 │总量 │密度│度 │碳密│ │量 │ │ │ │
│ │ │ │ │ │ │度 │ │ │ │ │ │
├────┼───┼───┼───┼──┼──┼──┼───┼───┼──┬───┼──┬───┼──┬───┤
│ │ │万吨标│万吨 │吨/ │吨/ │ │万吨标│万吨 │吨/ │比2010│吨/ │比2010│ │比2010│
│ │ │准煤 │ │万元│万元│ │准煤 │ │万元│年下降│万元│年下降│ │年下降│
├────┼───┼───┼───┼──┼──┼──┼───┼───┼──┼───┼──┼───┼──┼───┤
│合计 │ │17892 │33211 │ │ │ │26401 │41649 │ │ │ │ │ │ │
├────┼───┼───┼───┼──┼──┼──┼───┼───┼──┼───┼──┼───┼──┼───┤
│煤炭 │2.728 │9266 │25278 │ │ │ │10742 │29304 │ │ │ │ │ │ │
├────┼───┼───┼───┼──┼──┼──┼───┼───┼──┼───┼──┼───┼──┼───┤
│石油 │2.075 │2180 │4524 │1.00│1.86│1.86│3511 │7285 │0.82│-17.98│1.29│-30.29│1.58│-15.01│
├────┼───┼───┼───┼──┼──┼──┼───┼───┼──┼───┼──┼───┼──┼───┤
│天然气 │1.463 │2331 │3410 │ │ │ │3458 │5059 │ │ │ │ │ │ │
├────┼───┼───┼───┼──┼──┼──┼───┼───┼──┼───┼──┼───┼──┼───┤
│水电 │0 │4731 │0 │ │ │ │8690 │0 │ │ │ │ │ │ │
└────┴───┴───┴───┴──┴──┴──┴───┴───┴──┴───┴──┴───┴──┴───┘
注:1.GDP按2010年17815亿元、2015年32200亿元计,均为2010年不变价。
2.能源消费碳密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煤万吨),主要用于衡量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密度高说明化石能源、或者高碳化石能源的比重较高;密度低说明非化石能源比重较高,理论上在0—2.728之间。
3.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预期效果。以上措施逐步落实实施之后,可以使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较低和可控,基本实现水电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氧化碳减排超额完成预计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满足《“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要求,本规划安排的全省能源生产消费和能源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四)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能源基地不属于独立的主体功能区,分布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之中,服从并服务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符合该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西南地区能源发展规划为:以水电开发为主,加快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开发,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和建设坑口电站,加强煤电外送通道建设,建成以水电为主的综合性能源输出地。因此我省能源规划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原则和要求。
(五)总体评价。根据以上分析,“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的能源资源、交通运输能力、土地资源、移民安置、资本要素等条件基本具备,在采取措施的前提下也具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条件,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因此本规划安排的能源发展方案满足科学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七、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对能源工作的领导。
1.加强能源宏观管理。完善宏观管理架构,理顺职责关系,按照“大能源”的内在要求建立“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能源管理体制,统筹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协调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的关系,推动能源行业整体协调健康发展,改变各个专业领域分散发展的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能源风险和效率评估、项目管理等能源管理基本制度。2.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规体系。积极配合国家加快建立以
能源基本法为统领,
煤炭法、
电力法、油气法、原子能法、节能法、
可再生能源法等为主干,国务院和地方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相配套,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统一的,能够保证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法律体系。根据我省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订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推进具有四川特色的能源地方立法。
3.加强能源预警预测。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的科学规范、完整有效、及时准确的统计指标体系。整合能源信息渠道,采集分析省内外能源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能源信息检测评估机制。加强预测预警方法研究,建立符合四川实际的预测预警模型。建立健全能源预测预警工作制度,根据能源行业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科学有效引导能源生产消费,确保能源供需总量平衡。
4.加强能源监管。建立现代能源监管体系,逐步向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并重、社会性监管为主的转型,转移监管重点到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三公”原则等上来,加强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公开准入标准,取消各种歧视,提高准入透明度。完善价格监管,加强对自然垄断领域或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财务制度、成本与信息披露制度和价格听证制度,重点加强油气、电网输配环节的监管以及对油气、电网企业投资和成本监管。加强市场秩序监管,重心是反垄断、促进有效竞争,依法审查可能影响市场结构的重大购并案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