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一)积极推进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建成双峰寺水库,推进乌拉哈达水库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继续谋划新建一批对区域防洪和供水具有关键作用的大中型水库,增加对洪水的调控能力,提高重要河道、重点地区和重要城市的防洪能力。
(二)加快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列入《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45座小(Ⅰ)型病险水库及东武仕、石河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底前,完成250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9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提高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防洪排涝能力及供水能力。
(三)加强骨干行洪河道和主要支流治理。继续推进永定河泛区左堤、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滦河、蓟运河、大清河、滹沱河等骨干行洪河道以及唐河、青龙河、洋河等主要支流河道的治理;实施衡水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
(四)加快推进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加快白洋淀、文安洼、永定河泛区、大陆泽、宁晋泊等13处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建设围堤、隔堤、进退洪设施等防洪蓄洪工程,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优先安排安全区、安全台、安全楼等避洪设施和撤退道路等安全设施建设,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60%左右。
(五)加快中小河流治理。2012年前,完成64条河流87个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1196公里;2013至2015年,完成154个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约2281公里。
(六)加强海堤建设。秦皇岛部分入海河流新建一批挡潮橡胶坝,昌黎、乐亭、唐海、黄骅、海兴沿海修建高标准海堤,使防风暴潮标准达到30至50年一遇,重点地区达到100年一遇。
(七)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加大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到2013年,在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66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以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群测群防为主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对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中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居民集中、危害较大的36条山洪沟开展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八)加快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加强雨情、水情、旱情、台风暴潮和工情等防汛抗旱信息监测站点和设施建设,强化中小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队伍建设与设备配备。健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和备用设施配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农村水利建设
(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1959.7万农村人口(含国有农场、林场人口)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重点解决居民饮用水中含氟、砷、盐量超标,饮用水水源污染及局部地区饮用水缺乏等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联村集中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程度。
(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继续推进19处大型灌区、92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的输配水能力,提高工程标准。到2015年,改善大型灌区灌溉面积499万亩、中型灌区灌溉面积457万亩。
(三)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四)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蔬菜和果品生产示范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微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0万亩。加大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力度,积极推广结构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五)积极发展牧区水利。在承德、张家口坝上地区建设节水、高产、优质灌溉饲草料地3万亩,实施天然草场围封、轮牧、休牧、禁牧为主要手段的牧区水利建设,为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六)加大农村水电建设力度。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建和扩建技改水电站84座;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新建和技改农村水电站77座,解决生态环境脆弱、以烧柴为主的7.69万户生活燃料;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水电工程,规划水电项目17座;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工程,规划建设74座农村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