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南北地震带监测预报实验场(四川中心)项目定点于凉山。有利于加强跟踪我州震情趋势,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项目一旦建成,将形成开放的地震预报实验与研究的创新平台,为地震预报提供基本的观测、探测数据、震例模型和科学研究,为新观测技术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和实验场区实验、研究条件的支持。
(三)凉山州县城和重要集镇地震活动断层探测。
实施全州除西昌、会理外的地震构造带探测计划,对我州主要地震构造带的重要活动构造开展大比例尺地震活动断层填图,评价其长期强震危险性,为城市规划建设、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基础调查资料。完成县城和重要集镇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或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
(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工程。
依托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工程,2011年完成西昌、冕宁、宁南、盐源四县市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任务,2013年前完成雷波县建设任务,2015年前再完成3个县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末全州半数以上项目实施县在工作机构建设、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五)地震前兆台网优化建设项目。
新增15个前兆台点,达到各县市均有3个以上前兆监测台点,改造现有前兆台点,主要观测台点实现数字化观测和传输,对地震监测信息的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报送实现安全和规范,建立“凉山州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开展地震预报研究。
(六)地震测震台网建设项目。
新建60个地震烈度速报台站,新建测震台站3个,同现有2个测震台、60个强震台一起构成“凉山地震测震台网”,形成以主要地震活动区域为重点的地震预警能力,提升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能力,拓展震源参数和震源过程等地震信息速报能力,建立快速信息发布和服务机制,为震后应急救援、紧急处置、逃生避险提供信息服务。
(七)地震灾情信息速报系统项目。
依托汶川地震灾情快速收集上报和处理系统恢复重建项目,完成州、县两级防震减灾部门灾情快速上报系统项目建设。建设覆盖全州的155个地震灾情信息采集点,并在州和县市建立信息节点和信息共享终端,实现与党政网、外网等网络相连,与公安等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提高灾情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八)防震减灾素质工程。
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编印、购买相关资料,建立宣传教育平台,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法制宣传教育落实。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到2015年,各县市建有3所州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新建省级地震安全社区5个,完善冕宁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建成西昌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九)抗震设防能力建设强化工程。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省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各类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建设。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作为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的必备内容。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纳入抗震设防管理范围,各县市建立3个以上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与“安宁河连片新村”、“大凉山彝家新寨”、“藏区牧民新居”等项目同步推进。管理达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全州抗震设防能力切实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