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州旅游委、州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组织落实。
按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的要求,以建设武陵山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服务业发展。
以州城为集散地,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构筑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力争将恩施建成武陵山区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和城乡金融布局。鼓励大型银行增设具有有效贷款功能的县域分支机构,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支持鼓励农业银行在乡镇恢复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全部组建成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创造条件引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争取全州各县市均设立村镇银行,引进2家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建立覆盖全州、辐射武陵地区的大型商贸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打造恩施州经济开发区旅游港商业网圈等城市商贸聚集区。实施“中小商贸企业成长工程”,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主体。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程”、“新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工程”,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比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政策性保障住房供给。
--由州商务局、州交通运输局、州住建委、州发改委、州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组织落实。
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快推进全州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以州经济开发区、恩施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各县市重点办好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着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十二五”期间,力争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2%以上。
--由州发改委、州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组织落实。
(四)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以州城为中心,利川市、来风县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县城区、乡集镇、中心村镇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恩施州城龙头地位,努力把州城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构建大城市框架;围绕中国西部旅游名城的定位,把利川市建成中等规模城市。支持来凤县抓好城乡统筹试点,推进来风-龙山城市一体化建设,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龙凤先行区建设步伐,打造湘鄂渝黔边区明星城市。推动巴东县融入全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促进沿江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快其他县城发展;大力发展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统筹各类城镇发展。转移农村人口50万人以上,其中县城吸纳30万人以上,中心镇和一般城镇吸纳20万人以上。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