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1.部门联动,市区联动。加强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整合资源,集中目标,突出重点,共同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市经济、科技、教育、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加强市区联动、市县联动,围绕地区、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基层人才培养工作。
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支持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设立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扩大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学历教育,着力发展具有理工科和法律背景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和专门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知识产权咨询、代理、检索、评估、交易、经营管理、诉讼等实务人才。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在职教育和专门培训,探索订单式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依托知识产权协会,举办各类知识产权沙龙、论坛、研讨会,搭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的沟通平台。
3.用好用活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库,建立开放、共享、高效的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人才专业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人才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为其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从业记录和信誉档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农委分别牵头负责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专项领域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各区县(自治县)知识产权局(科委)负责本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并将规划报市知识产权局备案。建立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信息报送制度和统计制度。
(二)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推动全社会做好本规划实施工作。做好本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目标分解表
2、重庆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分布规划表
3、2011年度重庆市知识产权培训计划表
附件1:
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目标分解表
单位:人
序号
| 类 别
| 知识产权领军人才
| 中青年专家
| 行政管理人才
| 行政执法人才
| 企业管理人才
| 服务业人才
| 合计
|
1
| 市级部门
| 2
| 10
| 300
| 200
|
|
| 512
|
2
| 区县(自治县)
|
| 10
| 400
| 200
|
|
| 610
|
3
| 园区(含试点园区)
|
|
| 100
|
|
|
| 100
|
4
| 高 校
| 4
| 50
|
|
| 2000
|
| 2054
|
5
| 企业(含试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
| 2
| 20
|
|
| 6000
|
| 6022
|
7
| 代理机构(含专利、商标、版权等代理机构)
| 2
| 10
|
|
|
| 2000
| 2012
|
| 合 计
| 10
| 100
| 800
| 400
| 8000
| 2000
| 1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