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把产业园区作为“两
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的开发区建设,大力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镇)集聚,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示范区。
成都城市群。强化成都发展核心,突出天府新区建设,重点在成绵乐发展带沿线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规划布局开发区。
该区域发展条件优、产业基础好、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强,但部分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高,资源环境约束逐步增强。开发区建设要处理好与城市、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关系,科学界定园区发展边界,合理确定园区规模,避免园区无序扩张,保障宜居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需求。按照优化开发的原则,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产业、投资、环境准入门槛,提升园区投入产出强度,注重择商选资,严格限制发展低水平、占地多、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鼓励零地增资。注重推动开发区互动合作,增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突出天府新区园区建设,结合“一带、两翼、六区”的功能布局,积极推动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点园区的建设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川南城市群。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成渝高速、成渝客专等交
通干线,重点在长江发展带、成内渝发展带沿线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布局开发区。
该区域区位优势独特,能源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大中城市密集,发展潜力较大,是我省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通道,但现有开发区较少,重化产业比重高,产业集中度低,要抓住国家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开发区建设,带动和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集中集聚和优化升级。统筹沿江开发区布局,集约利用宝贵的岸线资源,集中配置给适宜临江布局的大项目和产业。积极推动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引导开发区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推动各地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分工协作,引导各类园区专业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促进沿江开发区与陆域腹地开发区联动发展。川东北城市群。重点沿成南(遂)渝和渝广达发展带,依托沿线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规划布局开发区。
该区域天然气、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但丘陵和山区较多,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开发区重点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依靠优势资源开发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园区。要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层次。加强规划引领,引导工业企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向开发区集中,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向特定生产区域集聚。注重环境保护,大力加强生态型园区建设。
攀西城市群。重点沿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依托攀枝花、西昌等中心城市和安宁河谷地区规划布局开发区。该区域水能、钒、钛、稀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是国家批准的重要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但地形地貌特殊,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较为有限。开发区建设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园区建设规模,强化生态环境管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避免无序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要推动园区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第三节 功能定位
按照明确主体功能、突出发展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的思路,加强规划和产业布局统筹,引导各类开发区合理确定功能定位,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化、专业化园区。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为主,主要布局在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人口集聚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和县城。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发展现代制造
业、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规划期内,加快把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重要的汽车产业和工程机械发展基地;把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重要的新能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把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川渝合作示范区。
省级经济开发区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方向发展,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努力成为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集聚地。推进已设2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陆续新设一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调位和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主要布局在科技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城市功能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突出产学研一体化
特色,加快发展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高新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人才的聚集地。规划期内,重点推动成都、绵阳、自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把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和数字家电产业基地,把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四川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促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创新型园区方向发展,增强创新创业资源聚集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推动新设和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2015年末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达到8-10个。
特色产业园区。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主要布局在资源
环境承载力强、矿产、能源、农产品等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地区。
特色产业园区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塑造园区特色,加快把特色产业发展成为竞争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优势产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规划期内,重点在川南、川东北和攀西等特色经济资源富集的地区,新设一批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集中度高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已设特色产业园区结构优化升级,对符合条件的园区实施扩区调位。
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的区域,主要布局在区域交通枢纽所在城市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内。规划期内,加快把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和绵阳出口加工区建成国家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积极支持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扩区,条件成熟时争取在宜宾、泸州等地设立保税港。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