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教师教育资金。从2012年起,每年由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在振兴教育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设立教师专项培训资金,各级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年工资总额1.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设立教科研专项资金,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市本级教育经费中列支不低于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组织全市教科研工作,并保持逐年增长。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保障教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学前教育阶段重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予以资助。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纳入资助范畴,继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2013年前资助覆盖面要达到在校生总数的35%以上。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逐年扩大全日制学生的免学费覆盖面。完善大学新生资助政策体系,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教育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对符合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新建住宅小区需配套建设学校的,房地产项目分期开发建设时,必须在首期建设中配套建设学校,谁开发谁建校,配套学校与房地产项目必须同期竣工验收,并将产权移交当地政府。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文体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精简对教育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审批手续,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工程建设。
教育用地优先保障。认真落实教育发展用地供给和现有用地的保护政策,严禁挤占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教育预留用地,2012年前,全市现有学校要办全教育用地使用证,经费由市和县(市、区)财政承担,依法保障教育用地。教育部门要会同规划、国土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并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中。
第四节 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整体规划,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中小学计算机、多媒体远程设备、教学仪器及图书配置。到2013年,中心校以上的学校都能接入互联网,50%以上的农村完全小学有网络连接。2015年,生均拥有计算机比例农村小学达到25:1,中学达到18:1;城区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2:1。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基本普及计算机教学。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发建设防城港市优质教育资源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教育资源。
完善教育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利用广西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库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县(市、区)、学校三级网络的畅通连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五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及奖惩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制定出台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办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弘扬优良教风,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健全校长任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和交流机制。制定出台防城港市实施中小学校长任期制的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切实提高学校班子教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实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每年为农村中小学免费定向培训一批教师,利用农村小学自然减员编制予以安置。加强农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用5年时间对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实施全员轮训。鼓励农村教师脱产或在岗进修,切实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从2011年起,投资108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筛选270名中小学教育教学骨干,通过集中培训、跟班锻炼、脱产研修等方式,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用4年时间,培养一批理念先进、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在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
实施职业教育师资提升工程。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