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全省城市二级及以上天数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幅增长,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值还比较高,一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仍接近标准上限,因此,“十二五”期间,我省仍要以重点工业行业为污染控制的着力点,突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技术研究;针对我省汽车尾气低空面源污染严重的实际,研究机动车尾气中的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诊断、检测技术,全面加强尾气污染管理;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充分利用协同效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环北京城市为重点,急需实现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持。
  (3)新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危害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新产品不断进入市场的同时,新的环境污染物也随之进入环境并导致新的环境问题,如抗生素残留、内分泌干扰物、藻类毒素、杀虫剂氧化副产物等对生态系统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潜在影响,并进一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由于公约的开放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会逐步扩大,为减少其环境危害造成困难。我们尚未对这些新的现象及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机理、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难以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或方案。
  (4)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亟待进一步发展与集成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加强太行山生态保护,加快山、水、环、廊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通过西部山区防护林、滹沱河生态恢复和南水北调及公路沿线绿化带建设,构筑省会绿色屏障,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因此,亟需加强不同重大工程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发,充分考虑区域内复合重大工程的叠加影响,特别是基础交通、矿产基地、城市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保障重大工程区的生态安全以及工程自身的运营安全。
  (5)农村环境保护亟待环境科技引领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村生产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禽畜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综合考虑我省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试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家禽养殖污染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要求。
  (6)增强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环保装备(产品)是污染治理的物质基础。目前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规模小、产品低水平重复;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弱;环保设备与产品研发平台缺乏,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十二五”期间,新一轮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即将大规模展开,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环保装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研发标准化、成套化、智能化的核心或大型环保设备;需要研制环境友好、先进适用的环保功能材料与药剂;需要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以及相关配套检测方法与标准物质;需要培育一批分工明确的环保设备与产品生产专业性企业,以高新技术优势与转化效率支撑环境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
  (7)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省重化工行业比重大、污染重、污染物种类多的现状对原有环坑监测体系、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的重大需求,需要发展“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的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做到数据准确、传输及时、方法科学、代表性强,及时准确地掌握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浓度和总量。通过关键研究领域的知识创新,提高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建立符合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形势和与环境管理各环节相配套的技术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保障和环境标准制订与实施的技术支撑。
  (8)科技队伍素质需要大幅度提升
  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促进人才交流,从项目、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环境科技人才。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006年2月)
  2.《国家申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4.《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 97号)
  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01 1年)  
  6.《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7.《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 1年1月1 2日)
  8.《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 1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重点,针对制约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实施重大环境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工程为抓手,以强化科技创新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性集成创新技术、点源全过程控制技术、资源梯级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发一批高水平自主创新产品,为实现全省“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技保障,为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的原则
  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科技需求出发,在目标设定中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新道路、历史性转变、休养生息等战略思想,同时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区域性环境问题。
  (2)科技创新原则
  选择对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开展研究,重点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提升全省环境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3)重点突破原则
  围绕河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优先安排重大的、共性的、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科研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我省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4)人才激励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建立组织、吸引和保留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用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5)产学研用相结合原则
  突出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标准战略,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强的知名企业。
  (四)总体目标
  以保障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东南经济区和重点产业集聚区等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承担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阐明重点区域、流域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发生与演化机理,在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全防全控、污染源全过程控制和环境技术管理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近岸海域、流域水质保障集成技术体系;搭建起河北省环境科技基本能力、基础数据信息获取与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具备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的科研队伍,继续为全面实现我省“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主要任务

  (一)重点研究领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