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主要经验
  “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丰富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最主要的是推进“五个创新”:一是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子。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突破就“三农”抓“三农”的局限,充分发挥江苏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的优势,走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及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培育推广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着力研发节本、高效、安全新技术,启动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配方肥、主推农药“四主推”推广发布机制。加快推广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入户率。三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5个一体化”,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4个集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和土地集中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积极发展劳务合作、供销合作、富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创新农村担保体系,有效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扩大农业保险险种范围,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四是大力推进政策创新,持续增加“三农”投入。按照中央“三个高于”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行建设安排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政策支持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和农村等政策;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补贴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范围。五是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制定了《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引导各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开展“千村示范”、“千村帮扶”,推动各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计划安排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用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用项目的办法发展农业,用绩效的考核推进农业,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行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干后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成效,调动各方面发展“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十二五”发展条件与机遇
  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时期,各级人民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为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的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社会需求扩大,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
  社会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升级,将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主旋律;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将成为我省“十二五”农业投入的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精品农业将成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线。
  (二)政策完善和投入增加,为农业发展环境改善提供新机遇
  农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将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强化,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改善;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使得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加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和农村多年积累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将为我省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为农民转换身份提供新机遇
  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的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将极大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步伐。农民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户籍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市民化进程。“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将比“十一五”末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将由2010年的57%提高到63%。
  (四)统筹城乡力度加大,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0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3.79%,城市化率达57%,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将更加成熟。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财政投入不断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从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为农村经济体制创新提供新机遇
  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我省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继续以改革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体制改革的核心将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重点是建立城乡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关键是健全农村民主自治制度和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
  三、“十二五”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加快“三农”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最为艰巨、最为繁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继续增产增效压力较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难度较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任务艰巨,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一)农业继续增产增效压力较大
  虽然我省粮食总产连续7年增产,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只有9分地),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经营机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业面临的外部影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可低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到严重挑战。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二)小农户与大市场产销衔接仍存障碍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