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行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建材及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现有水泥骨干企业为依托,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规模经济,并积极利用外资,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使水泥产业由数量型向科技型、效益型转变。
(二)发展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规划与调整并举的原则,加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提高生产集中度,以发展促调整,在2012年前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和水泥制品,实现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预期目标。
到2015年,全市水泥产能4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3000万吨),水泥企业(含集团)40家左右。淘汰落后立窑水泥,发展高性能粉磨技术,合理规划区(市)水泥粉磨生产,建成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水泥粉磨站。
1.滕州市发展目标。按照上大关小、等量替换的原则,关停10万吨以下单线立窑水泥生产企业。滕州凤凰水泥有限公司新建46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东郭水泥有限公司新上4000吨/日熟料旋窑生产线。到2015年,滕州市水泥熟料产能达到610万吨。
2.薛城区发展目标。依靠陶庄北山石灰石资源,重点发展顺兴水泥产业基地。到2015年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00万吨。
3.山亭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前实现“三四”布局发展战略,即规划建设3处水泥粉磨站,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3处水泥粉磨站:一是完善现有山东东联水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粉磨站;二是新世纪枣泰水泥有限公司拟在西集庐山口村建设一处120万吨/年粉磨站;三是拟在北庄镇金鸡崮水泥厂建设一处120万吨/年粉磨站。建设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是葡萄牙(诚通)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在凫城乡码头村建设2条5000吨/日旋窑水泥生产线,其中一线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二线可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将原庐山水泥厂改建成一条4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三是在城头镇建设一条5000吨/日宏图旋窑水泥生产线。到2015年全区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660万吨。
4.市中区发展目标。中联集团、沃丰公司、泉头集团和中泰集团分别建设一条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孟庄镇、齐村镇在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的基础上分别建设一座年产20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到2015年全区水泥熟料产能达到6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90%以上。
5.峄城区发展目标。山东申丰集团在2015年前,规划建设2条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水泥粉磨站,进入山东水泥行业前2名和全国前10强。到2015年全区水泥熟料产能达到660万吨。
6.台儿庄区发展目标。加快泉兴水泥、山水水泥公司项目建设,完成3个沿运水泥散装码头建设布局,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到2015年全区旋窑水泥熟料产能达880万吨,建设成为华东及鲁南地区最大的旋窑水泥生产基地。
(四)区域布局。
水泥产业是资源消费型产业,规划发展要与区域实际相结合,与资源存量相结合,在环境保护、低能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在滕州东部、山亭中部、市中和台儿庄西南部现有企业基础上,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重点支持鲁南中联水泥、枣庄中联水泥、山东申丰水泥、山东榴园新型水泥、泉兴水泥、枣庄山水水泥等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大型水泥企业集团。
(五)规划项目。
现有、在建和计划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划(如下图)
区(市)
| 规模
| 现有生产线(条)
| 在建生产线(条)
| 计划建设生产线(条)
| 合计(条)
| 产能(万吨)
|
滕州
| 5000吨线
| 1
| 1
| | 2
| 330
|
4000吨线
| | | 1
| 1
| 130
|
2300吨线
| 2
| | | 2
| 150
|
薛城
| 1200吨线
| 1
| | | 1
| 35
|
山亭
| 5000吨线
| 1
| | 2
| 3
| 495
|
4000吨线
| | | 1
| 1
| 130
|
市中
| 5000吨线
| 3
| | | 3
| 495
|
2500吨线
| 2
| | | 2
| 165
|
峄城
| 2500吨线
| 1
| 1
| | 2
| 165
|
5000吨线
| 1
| | 2
| 3
| 495
|
台儿庄
| 5000吨线
| 2
| | 1
| 3
| 495
|
2500吨线
| 3
| | | 3
| 240
|
3400吨线
| 1
| | | 1
| 115
|
1000吨线
| 1
| | | 1
| 30
|
| 合计
| 19
| 2
| 7
| 28
| 3470
|
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产业,在滕州、薛城和市中集中建设一定规模的新型水泥搅拌站、水泥制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水泥管道、水泥预制件或构件等建筑材料。
四、工作措施
(一)合理布局,控制总量。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现有水泥产业基础,在总量控制原则下发展,有序利用资源,依法保护环境,适度扩大水泥产业规模。
(二)加快调整步伐,淘汰与发展并举。
严格按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淘汰落后计划目标。建立完善的立窑水泥企业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淘汰立窑水泥所带来的损失。科学合理审批水泥产业新建项目,制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措施,防止已被新型干法项目替代的立窑生产线继续生产。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抓好节能减排。
积极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推广人员、技术和资本等先进管理模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搞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四)加快整合进度,提高整体效益。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集团公司整合我市水泥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壮大我市水泥企业单体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组建大型水泥公司,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链产品,并争取上市融资。
(五)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市场监管。
发挥水泥行业协会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支持水泥行业协会在调研基础上发布行业信息,引导水泥企业抓好节能、减排、利废工作,监督行业生产质量,监督区域价格自律行为,促进水泥行业健康发展。
枣庄市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新型建筑材料是建材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为更好更快地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市新型建筑材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速度加快,质量提高,规模扩大,高档产品不断涌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主要产品有:新型墙体材料如煤矸石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节能多孔砖、石膏砌块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主要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石膏天花板、人造大理石板材、仿瓷涂料、建筑涂料、装饰板材、浮法玻璃、装饰玻璃制品;化学建材主要有SBS建筑防水卷材、塑料管道、塑料门窗、玻璃钢、轻钢龙骨、密封材料等;保温隔热材料有岩棉板、硅钙板、斜坡屋面隔热防火板、轻质楼板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有纳米高龄土、纳米板材制品等;陶瓷新产品有新型卫生洁具。
到2010年底,我市有新型建材企业3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产品有五大类100多个品种。浮法玻璃厂1家,生产能力1200万重箱;石膏制品加工厂10家,加工能力100万吨,其中纸面石膏板设计能力8500万平方米;建筑卫生陶瓷加工能力200万件;防水卷材300万平方米,建筑砌块及水泥制品500万立方米,玻璃深加工7000万平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26家,设计能力600万吨等。
2010年,我市新型建材工业产值约50亿元,约占全市建材工业总量的25%,生产规模、产品档次在全省同行业中占有一定位置。主要产品:石膏板产量完成4256.87万平方米;新型建筑涂料11085吨,增长28.37%;商品混凝土475.61万立方米,增长77.49%;新型墙体材料600万立方米,增长10%;浮法玻璃完成1061.21万重箱,增长7.91%;中空玻璃完成800万平方米;钢化玻璃完成1600万平方米;艺术玻璃3000万平方米,防弹玻璃300万平方米。
二、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优势。
1.我市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交通条件为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发现的石膏、石灰石、透灰石、石英石、石英砂岩、长石、白云石、花岗石、硬质粘土、页岩等10多种矿种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另外,还有丰富的煤矸石、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资源。以上各类资源为我市新型陶瓷及高档玻璃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证;我市煤炭丰富,电力充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运输条件优越。
2.扩大内需的优惠政策为我市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的宏观政策为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一大批新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建设规模将有很大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新型建材的大量使用,为建材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产业政策上看,新型建筑材料包括节能、保温、环保、利废等建材产品,是国家重点推广和优先发展的产品。
3.近年崛起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产业创造了条件。滕州市金州玻璃有限公司建成两条日熔化6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年产优质玻璃1200万重箱,目前在建一条日熔化8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即将投产,年设计规模600万重箱,建成后总规模将达1800万重箱,居全省第一位;2005年中国建材集团北新建材在山亭建设的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及轻钢龙骨生产线已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了我市石膏制品的大发展;峄城区利用台资建设了年产20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填补了我市空白;峄城区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3万吨纳米级高龄土生产线;峄城区枣庄林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平方米新型斜坡屋面隔热防火板生产线;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建设了粉煤灰砌块生产线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市新型建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生产及应用实践,各类新型建材的发展基本能满足建筑要求,新型建材市场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型建材行业规模企业比较少,发展不平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生产企业少,规模小,产能与规模经济要求还有差距。新型建材产品中高档产品少,缺少技术含量高、技术领先的产品。高性能砼、水泥制品和非木材植物纤维建筑人造板发展慢,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应用技术配套齐全的新型建材产品生产及应用体系;以质量、效益、节能、环保、节约资源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效低耗、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建材产品,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建材产品,首先要利用好本地建材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统筹利用市外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2.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新型建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节能环保利废。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废渣发展新型建材,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4.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新型建材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水平和档次。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型建材产值占全部建材产值比重达到60%,比2010年翻一番。新型高档浮法玻璃1800万重箱,纸面石膏板2亿平方米,各类节能墙体砖30亿标准块,商品混凝土600万吨,功能性装饰性玻璃制品4亿平方米,高档卫生洁具300万件,纳米级非金属新材料5万吨,防水隔热板材100万平方米等。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企业集团,其中过5亿元的两个、过10亿元的一个。基本完成四大基地建设,建成以北新建材山亭公司为依托的石膏板基地,以滕州鲍沟鲁南玻璃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玻璃深加工基地,以枣庄中联为依托的水泥制品基地,以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纳米级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基地。新型建筑材料产品结构渐趋合理,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水泥装饰板材、加气砌块及板材、纸面石膏板、玻璃深加工制品、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材料有较大发展。各类轻质、保温、隔热、抗渗漏、施工便利的板(块)全面推广使用。
(四)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
1.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煤矸石多孔砖、粉煤灰砖、页岩砖和水泥制品。围绕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高质量的新型墙体材料;围绕村镇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墙材。利用水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每个区(市)发展1-2家大型新型墙材企业,滕州市要依托凯莱盖泽硅钙砖、哈雷纳新型建材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轻质墙体和材体等新型建材;山亭区以天禾宇信新型墙体材料为依托,利用丰富的页岩大力发展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市中区重点支持枣庄奥祥新型建材公司、光明新型墙材公司、枣庄润发墙体材料公司发展多孔砖,以粉煤灰、煤矸石、页岩等本地丰富资源发展各种节能、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和承重墙体材料;薛城区整合小型企业,以粉煤灰为资源,发展各种节能、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和承重墙体材料,重点发展粉煤灰烧结多孔砖和非烧结承重制品;峄城区重点发展石膏砌块、煤矸石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2.新型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纸面石膏板和配套材料。石膏制品由纸面石膏板向无纸石膏板和石膏大板方向发展,石膏板系列产品以山亭区、台儿庄区和市中区为生产基地。以山亭区的北新建材、盛大石膏板和市中区的新远大公司为依托,形成规模生产。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北新建材轻钢龙骨和华润纸业护面纸产品。
3.新型化学建材。重点发展塑料管道、全塑门窗、塑钢、塑铝等复合门窗和聚氨酯类门窗以及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密封材料、装饰板材等。增加品种和规格,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化学建材以薛城区为原料和生产基地,发挥薛焦化工工业园的原料优势,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化学建材深加工领域,扩大品种数量和规模。
4.玻璃深加工新产品。提高档次和质量,重点支持滕州鲍沟鲁南玻璃加工集群建设,促其发展成规模大、档次高、质量优、效益好的玻璃深加工基地。
5.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级高档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密封材料和矿物填料等。支持峄城区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亭区天禾宇信公司发展纳米级非金属新材料,支持峄城区佳龙陶瓷有限公司发展高档陶瓷新材料。
(五)规划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市拟发展较大新型建材项目11个,大型现代玻璃生产基地一个,总投资40亿元。规划的重点项目有:中联集团在市中区投资3亿元建设水泥装饰板项目,市中区太极龙有限公司建设6000吨管材项目,科晶玻璃有限公司建设80万平方米磁控溅射镀膜玻璃项目;山亭区盛大石膏板厂扩建1500万平方米生产线,北新建材扩建400万米轻钢龙骨生产线及2200万米龙骨和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天禾宇信有限公司扩建7000吨纳米材料生产线;峄城区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扩建30000吨纳米级高龄土生产线,林美发展有限公司扩建200万平方米斜坡屋面隔热防火板生产线;台儿庄区一方膏业有限公司扩建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山东金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滕州市鲍沟大型现代玻璃产业基地规划50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玻璃、安全玻璃及1000万片智能玻璃、太阳能利用玻璃、电子电器用玻璃等项目。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引导企业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方向,加快新型建材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善新型建材产品结构。加强规划指导,建立政策体系,加大对发展新型建材产品扶持力度。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具有广阔市场和良好效益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龙头,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符合专业分工又有规模经济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行业排头兵。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市场研究,跟踪市场变化,预测市场发展,适时研发、生产市场紧俏或急需的新型建材产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发展优质高档产品和“绿色建材”,提高产品的配套化水平。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开发、创新体系。
(四)搞好产业协作。
建筑业和建材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产业,必须把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作为两个产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共同任务。处理好新型建材研究、开发、生产、设计及应用诸多环节的关系,形成建工建材一体化体系。
(五)加强建材市场建设。
发展完善建材市场,为建材生产企业提供产品集散地,及时调整生产品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动新型建材产业迅速发展。
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纺织服装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具有高就业、高创汇和低能耗的特点,对于扩大就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为引导和促进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园区建设、培植产业集群和重点骨干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着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体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日趋优化。特别是民营纺织业的崛起,为繁荣我市经济、扩大就业、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1.纺织经济整体实力增强,成为就业安置、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主要产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集棉纺织、毛纺织、化纤、地毯、印染、梭织服装、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等门类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2010年,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256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18家。生产能力为:年产纱20万吨、布65363.8万米、各类服装85642.92万件(其中:针织服装69458.36万件、梭织服装16184.56万件)、印染布1704.12万米、涤纶长丝5000吨、地毯400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69亿元,同比增长16.93%;实现工业增加值26.74亿元,同比增长16.27%;实现利税12.28亿元,同比增长0.61%,实现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市共有6.2万余人从事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加工,纺织产业成为我市安置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之一。
2.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园区建设、培植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益、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纺织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形成了若干纺织基地。一是市中区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该基地以枣庄经济开发区和市中区城区南部工业区为主,辐射周围部分乡镇约30平方公里范围,集中了各类纺织企业160余家,形成了由纺、织、染到服装加工的产业链。主导产品以文化衫、针织内外衣、牛仔服、休闲装为主,其中针织服装产量超过4亿件,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衫产业聚集地。2006年被省纺织办授予“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2008年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文化衫产业创新基地”称号,2009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二是市中区税郭镇针织产业集群。该集群有针纺织服装企业50余家,以生产针织文化衫、针织服装为主,产量超过2亿件,是鲁南生产针织文化衫的重镇。三是山亭区纺织服装工业园。该基地目前已形成年产各类服装3000万件的能力,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四是峄城区工业园。该园区集中了21家纺织企业。五是滕州官桥诚宜家纺工业园。六是台儿庄海扬王朝服装工业园。
3.一批骨干企业已经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在市场竞争中,一批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山东万泰创业公司、中国海扬集团、山东海之杰纺织公司已成为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3000万元、创汇过3000万美元的大型纺织骨干企业。此外,市中华派集团、华欣集团、天意纺织、鲁瑞服饰,峄城盛丰针织、天龙纺织,山亭银光精纺,台儿庄鲁棉纺织,滕州华棉纺织、祥源制衣、恒仁纺织、大千纺织等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创汇均分别超过1亿元、1000万元和1000万美元,带动了一大批小企业和个体服装加工户,发挥了重点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