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投资效益与产业链效益分析
(一)投资效益分析。
枣庄煤化工园区规划项目完成后,总投资约785亿元,年产值约892亿元,利税179亿元,利润132亿元。各园区投资及经济效益如下:
各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万元)
| 产值 (万元)
| 年利税
(万元)
| 利税率
| 年利润
(万元)
| 利润率
|
1
| 木石产业园
| 6406681
| 6670446
| 1412673
| 22.05%
| 1029553
| 16.07%
|
2
| 西集产业园
| 698000
| 780843
| 167449
| 23.99%
| 121621
| 17.42%
|
3
| 海化产业园
| 743553
| 1472724
| 213771
| 28.75%
| 165068
| 22.20%
|
合计
|
| 7848234
| 8924013
| 1793893
| 22.86%
| 1316242
| 16.77%
|
(二)产业链延伸效益分析。
随着煤化工产业链向下延伸,产品附加值会逐步提高,经济效益也会逐步提升。例如:以一吨煤炭为基准,转化成甲醇,产生的利税是直接销售煤炭的4倍,转化成醋酸提高到10倍,转化成醋酐提高到2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提高到近80倍。
(三)产业链延伸能耗分析。
煤化工产业链向下延伸,在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的同时,产品能耗更是逐步降低。例如:以产品万元增加值为基准,生产甲醇的能耗为11吨标准煤,转化成醋酸降低到3.2吨标准煤,转化成醋酐降低到2.4吨标准煤,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降低到0.68吨标准煤。所以,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效益,更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下面两图分别是:煤化工主要产品产业链及产品延伸经济效益比较图、煤化工主要产品产业链及产品延伸能耗比较图。(图略)
八、国内外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背景资料
(一)国外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石油原料更加紧俏,成本居高不下,油价不断攀升,使世界对煤化工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国外煤化工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加快了大型煤化工技术开发和工业化推广进程,国外大公司积极开发大型煤气化、煤制烯烃、合成油等石油替代技术。二是跨国公司积极在煤资源产地寻求大型煤化工项目投资机会,包括在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煤资源大国推进合资合作项目。从全球来看,世界煤化工发展较为成功的主要是南非、美国、日本和欧盟。
1.南非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南非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发展国家,掌握着成熟的煤化工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南非成立了萨索尔公司(音译,South African Coal oil and Gas Corp,简称SASOL),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建设了大型化的工业生产装置,随后在1980年和1982年又分别建立了SASOL-II和SASOL-Ⅲ两套装置。目前,萨索尔三套装置年处理煤炭4590多万吨,有130多种产品,总产量达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保证了南非40%的汽油、柴油供给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非煤炭液化技术已日臻成熟,由煤炭液化技术而引申出来的产品已遍布整个化学工业领域,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和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
2.美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美国在煤化工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洁净煤技术。早在1986年,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完整的洁净煤技术框架,并据此拟定了一系列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课题。美国把这个洁净煤技术框架取名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简称CCTP),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研究,美国该计划(CCTP)在诸多领域都有重大突破。美国SGI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发出一种新的煤炭液化技术,即LFC(煤提油)技术。SGI公司于1992年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的次烟煤商业示范厂。此外,美国公司研发的HTI技术和STG技术都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煤液化工艺技术。美国伊斯曼(Eastman)公司以煤化工路线生产碳一化学品的典型装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煤化工装置之一。该装置位于美国田纳西州,1983年正式投入运营,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采用煤为原料生产醋酸、醋酐的大型装置,目前年产量已达51万吨。
3.日本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需求的80%以上依赖进口。为了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近年来开始较大幅度地增加煤炭消费量,发展洁净煤技术。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技术,如IGCC、CFBC和PFBC;脱硫、脱氮技术,如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氧燃烧技术、废烟处理技术、焦炭生产技术等;煤炭转化技术,如煤炭直接液化、加氢气化、煤气化联合燃料电池和煤的热解等;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技术。2000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21世纪煤炭计划”,提出在2030年前分3个阶段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主要项目有:先进发电、高效燃烧、脱硫脱氮和降低烟尘、利用煤气的燃料电池、煤炭制造二甲醚和甲醇、水煤浆、煤炭液化和煤炭气化等。
4.欧盟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欧盟在煤化工研究方面富有建树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丹麦等。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煤化工科学研究的国家。目前,德国的新液化(IGOR)工艺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技术。荷兰壳牌(Shell)公司的SMDS技术(在马来西亚建厂)、Mobil公司的MTG合成技术(在新西兰建厂)等都是已商业化的间接液化技术,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此外,丹麦Topsoe公司研发的Tigas技术也是一种先进的但未商业化的煤液化合成技术。荷兰壳牌公司的粉煤气化技术是世界上知名的煤气化技术,该技术使煤炭得以充分利用,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煤。
(二)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油价上涨,石油供应紧张,石油化工的发展受到制约,煤化工产业再次迎来大发展机遇,再次成为投资热点,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发展至今已成为煤化工生产大国,产品种类齐全、总量规模较大,焦炭、合成氨、化肥和甲醇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行业,除传统煤化工外,现代煤化工也得到长足发展。
1.煤焦化。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区生产焦炭,焦化生产企业约1300多家,产能超过3.5亿吨,为世界第一,产品80%用于钢铁工业。其中1/3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为独立焦化厂。大部分焦化企业集中在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煤炭产区。我国焦炭行业现状是产能过剩,装置规模偏小,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今后,焦炭行业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优化结构,加强焦油和焦炉气的综合利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煤气化。煤气化是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和龙头。我国是世界上煤气化技术应用最多的国家,煤气化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应用历史,煤经气化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是合成氨和甲醇。目前全国有近10000台气化炉在运行,其中90%中小企业采用的气化技术是常压水煤气发生炉,其它气化技术还有鲁奇(Lurgi)气化炉、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和壳牌(Shell)粉煤气化炉。煤气化技术研究方面,由兖矿鲁南化肥厂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煤化工企业中,近2/3的企业还属于中小企业,煤气化技术落后,装置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
3.煤液化(煤制油)。煤炭液化也称“煤制油”,国内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国际上煤制油技术已经成熟,但在我国的应用却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煤液化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万吨级煤制油工业性实验工作已完成。目前,我国煤制油产业主要以工程开发和工业化示范为主,处于产业化前期。2010年后,随着国内煤制油工程化技术开发的逐渐成熟和工程运行经验的积累,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预计今后20-30年煤制油会有长足发展。到2020年“煤制油”产业将能够补充国内油品缺口的1/4到1/3。
(三)主要煤化工产品市场和技术基本情况。
1.合成氨。2010年,世界合成氨产能超过1.76亿吨(折纯氮,下同),产量为1.48亿吨,消费量为1.48 亿吨。预计在2015年前,世界合成氨的产量和消费量将保持约2%的增速。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能5350万吨,产量4963万吨,消费量4900多万吨。目前,我国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合成氨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农业对合成氨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2.5%-4%。全国合成氨生产企业570多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其中约有500家以煤为原料,该工艺路线主要是煤气化、CO变换、脱硫脱碳、净化、合成等,国内技术主要有常压间歇固定层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等。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将在我国有较大发展。
2.尿素。尿素主要用作化肥,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用尿素约占世界尿素总量的5%-10%。2010年,世界尿素产能为1.78亿吨(折纯氮,下同),产量达到1.65亿吨,表观消费量为1.65亿吨。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测,到2015年,普通尿素和大颗粒尿素的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世界尿素总体供大于求。2010年,全国尿素装置产能为6400万吨,产量5705万吨,表观消费量5365万吨。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尿素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3%。世界上应用较多的尿素生产技术主要有: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二氧化碳气提工艺、氨自气提工艺、ACES工艺,均为世界上先进、成熟的技术。
3.甲醇。2010年,世界甲醇产能6400万吨,产量3800万吨,消费量约3800万吨。预计2015年产能将达到7200万吨,需求量将达到近6000万吨。2010年,国内甲醇产能达到3200万吨,产量1920万吨,表观消费量2320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甲醇消费量将以17%的速率增长,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是甲醇燃料和甲醇制烯烃(MTO)。我国甲醇生产的原料主要有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其中煤制甲醇约占70%,天然气甲醇约占30%,焦炉气制甲醇刚刚开始。全国甲醇企业共有240家,其中煤制甲醇企业约200家,占83.8%,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全国甲醇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占全国总产能的67%以上。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主要由煤气化、甲醇合成和甲醇精馏等装置构成。
4.醋酸。2010年,世界醋酸产能达到1714万吨,产量1114万吨,消费量为1114万吨。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醋酸消费国家和地区。预计2015年世界醋酸消费量达到1221万吨左右。2010年,国内醋酸产能600万吨,产量450万吨,表观消费量500万吨。预计2010-2015年间,国内醋酸需求仍将保持4.6%左右的增长速度,2015年需求量达到600万吨左右。醋酸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甲醇羰基合成法是目前发展方向,国际上新建项目大多采用此技术,国内开发的甲醇羰基合成法醋酸工艺技术已非常先进和成熟。
5.二甲醚。世界二甲醚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2008年,国内二甲醚产能达到780万吨,产量约550万吨,表观消费量550万吨。目前,规模以上二甲醚企业有2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广东、四川等省区。二甲醚市场主要在替代能源上。作为民用燃料替代液化石油气(LPG),粗略计算,如果替代进口的液化石油气,燃料级二甲醚年需求量约700万吨;作为车用燃料替代柴油,按其替代柴油量的5%-10%计算, 2015年约需1500万吨。综合考虑,到2015年二甲醚的潜在需求量为2300万吨,市场前景光明。二甲醚生产工艺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一步法代表性工艺有丹麦Topsoe工艺、美国AirProducts工艺和日本JFE工艺;二步法是目前国内外二甲醚生产的主要工艺,也是非常成熟的工艺。
6.煤制烯烃。目前世界上烯烃生产全部来自于石油,煤制烯烃技术还在研发中,还没有建成工业化装置。北美、亚洲、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乙烯生产和消费地区。预计2010-2015年世界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5-1.7亿吨,2015年丙烯需求量达到1.09亿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需求量 3570万吨,丙烯需求量2460万吨,烯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工艺技术主要有: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挪威海德鲁(NORSK HYDRO)公司合作完成的甲醇制乙烯/丙烯(MTO)工艺、德国鲁奇公司开发的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国内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开发的DMTO工艺。
九、工作措施
(一)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以“一区三园”为载体,增强大型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经营理念、制度、管理、技术、营销、品牌、资本运营和企业创新,发展一批成长性强、带动力大、市场前景好、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集中各种资源要素做大做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同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切实抓好规划项目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煤化工园区建设,集中精力、强化措施,积极支持、鼓励煤化工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导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大集团、大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强力推动联想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项目、新能凤凰水煤浆加压气化多联产、鲁化4万吨聚甲醛、滕州中盛化工、国泰化工三期40万吨醋酸等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投产。突出抓好鲁化20万吨醋酐及10万吨甲酸多联产、新能凤凰二期工程等拟建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从而实现我市煤化工产业新的更大发展。
(三)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研究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引导企业把上级财税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行业发展。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三是对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方式,广开融资渠道,积极为煤化工企业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服务。金融机构要主动与企业沟通,为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一是支持企业以增量投入盘活存量;二是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就业人数多的企业,要加大生产经营资金投入,确保资金链不断;三是加大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保证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紧紧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科技资源的互通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
(六)抓好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各类节能工程;加强同国际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和节能技术。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搞好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安全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强化行业管理协调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煤化工行业的统一指导,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我市煤化工产业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把枣庄建设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煤化工产业基地和煤化工发展示范区。
枣庄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精细化工产业作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为实现我市精细化工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市精细化工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市煤化工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企业70家,从业人数达到15000人。其中淀粉企业(包括变性淀粉)20家,香精香料企业7家,食品添加剂企业6家,消毒、水处理剂企业9家,橡胶助剂企业6家,煤化工延伸加工企业6家,其他类企业16家。产品已广泛运用到各行业领域,在国内、省内初具规模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主要有纺织助剂、造纸助剂、橡胶助剂、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香料、颜料、水处理剂、提纯剂等10大类近百个品种。
我市精细化工产业现已形成的主导产品产能:淀粉(包括变性淀粉)61.5万吨、香精香料500吨、食品添加剂1.5万吨、消毒剂1万吨、各种水处理剂7万吨、草酸12万吨、B101钛白1万吨、D蒽醌1.1万吨、聚甲醛8万吨、乌洛托品3万吨、碳酸钾3万吨、炭黑5万吨。
2010年,全市精细化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利税10.3亿元,分别占全市化学工业的20.1%和21.5%。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科研开发也取得较大成效。
二、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优势。
我市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充足的供水供电能力,为发展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基础。随着煤化工产业链的拉长,给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世界性精细化工产业的竞争,也推动我市精细化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促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我市精细化工产业现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山东神工化工公司为国内较大的蒽醌专业生产厂家,产品90%出口,自行研制开发的D蒽醌完全用于造纸助剂;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草酸产能10万吨,精制草酸3万吨,规模能力、产值、利税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枣庄泰和化工公司的水处理剂,规模能力及产品科技含量位居国内前三,产品大量出口;滕州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香精香料生产基地;山亭银光化工生产的乳化剂、爆炸复合板、震源药柱等市场销路很好;枣庄天元精细化工公司开发的钛白粉系列产品,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以滕州腾龙化工公司为骨干,生产的苯甲酸、苯甲酸钠,成为我市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主导产品。
随着我市煤化工业产业链的逐渐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深加工精细化工企业迅速崛起。滕州木石煤化工基地周边的鲁南化工科技公司、山东博尔德化工公司、山东拓博昊源化工公司,现已形成具规模能力的碳酸钾、聚乙二醇二甲醚、二甲基亚砜、多聚甲醛、乌洛托品等十几种产品;该区域发展精细化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有山东化工技校提供的专业人才;其次有兖矿鲁化和国泰化工两大企业高水平的煤化工管理队伍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在该区域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有利于兖矿鲁化、国泰化工及新能凤凰公司的“三废”发挥综合利用潜能,为我市其他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成熟经验。
发挥煤化工产品深加工优势的企业还有:以滕州银丰化工公司为主的4家企业开发生产的异氰尿酸,年产能达4万吨,深加工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枣庄市泰瑞化工有限公司用煤焦油加工生产的萘系列产品,广泛用于电子芯片、航天、医药中间体等高科技领域,部分产品已受到德国拜耳公司青睐,具有市场潜力。山东百斯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焦油炭黑项目投产运行,成为我市橡胶助剂的龙头企业。
以上骨干企业的稳步发展,为我市精细化工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瞄准煤化工产品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条,已成为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精细化工企业数量可观,但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产品集中度低,技术含量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与行业发展走园区路子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产品大多属于传统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类产品较少,在生命技术、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航空化学品、特种聚合物等化工新材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做大做强优势产品,打造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开发新型产品,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发展原则。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我市煤化工基地的一区三园,建设高起点、高科技项目,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统一起来,与节约资源、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起来,力求三废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好产品链条间的关系,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发展项目聚集化、产业规模化、企业大型化、链条一体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15亿元,精细化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43亿元,精细化工率提高到30%,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水平,初步建成三个各具特色的精细化工园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到“十二五”末,我市精细化工重点产品产能:淀粉(包括变性淀粉)75万吨、香精香料0.5万吨、各种水处理剂30万吨、催化剂和脱硫剂6万吨、草酸30万吨、造纸助剂D蒽醌1.1万吨、围绕煤化工产业链加工的精细化工总量达到70万吨。
四、发展重点
(一)围绕煤化工产业链条产品深加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煤化工上游产品产能已达到一定规模,需要在甲醇、醋酸、尿素等下游产品的精细深加工上下功夫,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以甲醇为例,其下游产品百余种,产品增值平均为甲醇价值的5.2倍,最高可达80倍。区域建设上,以木石产业园为中心,形成国泰化工向北发展、鲁化向南发展、新能凤凰向西发展、精细化工在鲁化以南至高速路向东发展的格局,区域规划20平方公里。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有:鲁化投资37.45亿元建设20万吨醋酐联产10万吨甲酸项目、投资1.5亿元的年产4万吨乙腈项目、投资8.2亿元的年产8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山东鲁化天九化工有限公司投资6600万元的年产0.3万吨二氯苯胺装置扩产技术改造项目;山东鲁化天润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的聚氨酯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山东鲁化昊源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200万元的年产0.5万吨二异丁烯项目;山东鲁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的年产1万吨三混甲酚精制项目、投资7600万元的年产0.4万吨十二硫醇项目、投资6500万元的年产1.2万吨氯化亚砜项目。
加快薛城海化产业园建设,重点做好投资3亿元的年产25万吨焦油加工及其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建设;抓好山东丰源煤电公司投资39亿元的煤基合成气制10万吨甲醇蛋白、10万吨碳酸二甲酯等;扶持新兴企业枣庄市泰瑞精细化工公司做大做强,用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生产萘系列高科技产品。
(二)稳定提高玉米淀粉产能,提升产品档次。
到2015年,变性淀粉产量达到75万吨,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狠抓节能减排,重点在创名牌、出新品上加大投资,提高变性淀粉比率;在研制开发纺织用新型复合施胶剂以及造纸、鞣革、水处理、建材等助剂方面下功夫,拓宽产品的使用领域。重点项目主要有:山亭金城、禾润化工增加淀粉产量10万吨项目;山东源大实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上3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和其他新品种开发项目;枣庄市东方变性淀粉有限公司联合杭州化工学院,研制开发造纸用新型复合剂项目;枣庄林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0.5万吨纳米纺织耐磨助剂项目;枣庄超越玉米淀粉有限公司年产0.2万吨皮革鞣剂改性淀粉项目等。
(三)加快推进滕州精细化工园区建设,解决香料生产分散等问题。
按照统筹规划、三步实施的原则,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内水、电、通讯、道路、危废处理中心、物流中心、污水处理厂、孵化器、商务配套等公用设施建设;完成现有香料骨干企业及相关企业搬迁入园;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财团,投资建设合成香精香料及其他高科技精细化工项目;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