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枣政发[2011]49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现将《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培植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重要举措,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市)、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工作落实。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各有关企业要发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按《规划》确定的时限,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成、投产、达效。要围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不断提升我市九大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转型,推进“幸福枣庄”建设。
附件: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附件:
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二○一一年十月)
目录
1.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2.枣庄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3.枣庄市机床产业发展规划
4.枣庄市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5.枣庄市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
6.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7.枣庄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8.枣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9.枣庄市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
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发展煤化工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结合枣庄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论
(一)规划背景。
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产业,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未来30-50年内,尽管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会逐年下降,但其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目前,我国一次能源中石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其中原油净进口量2.39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远远超过警戒线。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使得发展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历史上,煤化工产业总是与石油化工交替发展。20世纪初,煤化工兴起;40年代末,石油化工兴起;70年代,由于石油能源危机,以煤为原料的化工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入21世纪,煤化工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煤化工产品在替代石油化工产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枣庄市年产煤炭3000万吨左右,外延100公里范围内产量约6000万吨,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兖矿鲁南化肥厂和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技术支撑;枣矿集团、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海化煤业等大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煤化工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枣庄市形成了较强的煤化工生产和技术开发实力。
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初步规划在全国建设七大煤化工产业区,明确将枣庄列入其中的苏鲁豫皖煤化工产业区,确立了枣庄煤化工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枣庄市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投资兴业的平台,大力发展煤化工项目。这对于推动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提升山东省化工产业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范围。
地域范围:枣庄市境内煤化工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良好产业依托条件的区域;煤化工技术基础好、技术支撑和可依托性较强的区域;水资源供应充足、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条件等配套条件较好的区域。
产业范围:包括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其中传统煤化工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煤化工产业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由“三园”组成,即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带动西集煤化工产业园,辐射海化煤化工产业园,将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作为配套项目园,形成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主要结论。
“十二五”期间,枣庄煤化工产业新增产能:醋酸、二甲醚、尿素和烯烃均达到100万吨,在此基础上,形成四大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形成煤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园区总投资约785亿元,年产值892亿元,利税179亿元,利润132亿元。
二、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发展现状。
枣庄市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后,城市转型已成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煤化工作为首选的接续替代产业,对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已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培育了以枣矿、中泰、辰龙、丰源、王晁为龙头的煤炭企业集团,以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为龙头的煤化工企业集团,以盛隆焦化和海化煤业为龙头的煤焦化企业,以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为主的科研机构。枣庄市已形成了一定的煤化工产业基础,现有煤化工企业27家,2010年底已建、在建项目总投资278.2亿元。产品主要集中在化肥、甲醇、醋酸、焦炭等方面,甲醇和醋酸生产规模位居全省首位,醋酸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枣庄市2010年煤炭及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
序号
| 产品
| 单位
| 产量
|
1
| 原煤
| 万吨
| 3152.22
|
2
| 洗煤
| 万吨
| 3018.43
|
3
| 化肥(折纯)
| 万吨
| 32.5
|
4
| 合成氨
| 万吨
| 43.54
|
5
| 尿素
| 万吨
| 69.64
|
6
| 甲醇
| 万吨
| 76.19
|
7
| 醋酸
| 万吨
| 31.79
|
8
| 甲醛
| 万吨
| 4.39
|
9
| 乌洛托品
| 万吨
| 1.01
|
10
| 煤焦油
| 万吨
| 12.75
|
11
| 焦炭
| 万吨
| 270.58
|
(二)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
1.发展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枣庄市煤炭地质储量分布较广,周边100公里半径内原煤年产量约6000万吨。丰富的煤炭储量为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水资源充足。枣庄市水资源总量为14.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现有岩马水库、马河水库、户主水库等大中型水库5座。正在推进建设的庄里水库,库容1.35亿立方米,2009年4月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中唯一新建的大型水库。周边南四湖水源、南水北调水源及苍山县会宝岭水库水源均可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大型煤化工基地的建设需要。
--电力供应有保证。枣庄市现有发电企业22家,装机容量259.57万千瓦,2010年发电量为140.93亿千瓦时,全市总用电量101.75亿千瓦时,向外省输出电量约39.18亿千瓦时,发电富余量达27.8%。枣庄电网拥有500kv变电站一座,变电容量为1500MVA;220kv变电站9座,变电总容量为2160MVA;220kv线路总长度465公里。全市拥有110(35)kv公用变电站74座,主变总容量2644MVA,线路长度1457公里。
--交通运输便利。枣庄地处山东南大门,位于我国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点上,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100公里半径之内有徐州、济宁和临沂3个机场;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沿途有滕州、枣庄、峄城、台儿庄四大枢纽港口;枣临铁路和枣临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全市现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交织的运输网,北通京、津、唐,南至宁、沪、杭,西连各邻省,东达各海港,水陆交通发达,适宜大宗产品运输。
--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兖矿鲁南化肥厂拥有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型羰基合成醋酸装置;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坐落在枣庄市木石煤化工产业园内,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已成功地将煤气化、羰基合成技术应用于国内多套装置,显示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前瞻性。在技术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废气做到回收利用、废水进行循环回用、废渣用于下游水泥加工,为洁净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打下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近年来,兖矿鲁南化肥厂等大企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煤化工技术人才,成为我国煤化工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经验,区域内各企业拥有的多年化工生产管理经验,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进一步培植壮大煤化工技术研发优势,枣庄市正在筹建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该项目已被省政府确定为30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
--区位优势明显。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枣庄市位于华东地区和山东省腹地,贴近我国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市场,是国内少有的距目标市场近又有丰富煤资源的区域,市场容量大,辐射范围广,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正步入石油、天然气、煤和生物质能源结构多元化时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和品种上已显示出特色和优势。
--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煤化工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了《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总的要求是“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发展煤制化肥产品,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产品,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稳步发展煤制石油替代产品,努力缓解石油供求矛盾”。国家政策有利于大型煤化工产业的规范发展。
--国家宏观能源战略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为保证能源安全,国家将能源替代战略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从未来石油供求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品等石油替代品已成为煤化工产业的必然选择,煤化工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宏观能源政策。
--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碳一化工发展潜力大。今后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重在结构调整,小型合成氨、酒精法醋酸、小甲醇等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需要淘汰,这就需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在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同样需要建设有竞争力的大型生产装置,如醋酸、醋酸纤维、醋酸乙烯等,为碳一化工及其它下游产品加工提供了市场和机遇。
三、总体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化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充分利用当地技术、人才、区位等优势,以煤气化产业链为主线,以煤焦化产业链为补充,发展洁净煤利用技术,建设一批竞争能力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煤化工企业,把枣庄建设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煤化工基地。
(二)规划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与枣庄实际相结合,遵循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构筑新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和现代化原则。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采取基地(园区)化发展战略,以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统一规划,集约布局,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占据全国乃至世界煤化工技术制高点,充分体现现代煤化工高起点、高附加值、高聚集度的特点。
3.技术先进和自主创新原则。枣庄是全国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摇篮,充分利用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现代煤化工尖端技术和装备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进行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建设,增强技术可靠性。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为主、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的方案,加快煤化工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出枣庄煤化工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龙头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链,适度发展煤焦化产业链;着重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下游促上游,把下游产品做长、做深、做细、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枣庄市成为华东地区最有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具体思路:稳步发展化肥产业;做大做强甲醇、醋酸等碳一化工产业;储备开发二甲醚能源替代产品和煤制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稳定焦炭产能,鼓励加快焦化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步伐。
(四)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煤制甲醇为基础,通过新上、技改和扩建,新增醋酸10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尿素100万吨、烯烃100万吨,进而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快速形成煤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科技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现有焦化企业为基础,通过改扩建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焦炭产业升级换代,同时充分利用焦炉气和煤焦油等产品,做好下游产品深加工。
(五)技术研发目标。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在枣庄市木石煤化工产业园内,研究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和关键技术,目前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中心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也为枣庄市的煤化工发展提供了依托和保证。“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煤化工前沿技术的开发,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使枣庄煤化工产业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煤化工园区。发展目标如下:
正在/计划进行的科技研发和中试项目
序号
| 项目
| 投资(万元)
|
1
| 2万吨/年二甲醚
| 1500
|
2
| 30吨/天新型水冷壁气化炉中试
| 1500
|
3
| 甲醇汽油
| 600
|
4
| 2000~3000吨/天大型化多喷嘴气化炉
| 1000
|
5
| 千吨级甲醇制烯烃项目(与UOP合作)
| 2000
|
6
| 1000吨/年乙二醇实验项目
| 2000
|
7
| 醋酸、醋酐合成新型催化剂
| 1000
|
8
| 千吨级浆态床甲醇、二甲醚合成示范装置
| 5000
|
9
| 合成气制乙醇装置(500吨/天)
| 3000
|
10
| 气相法合成醋酸、醋酐装置(50吨/天)
| 1000
|
为进一步培植和壮大枣庄煤化工的技术研发优势,建立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定位为创新型的工程研究和产业化基地,上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接整个煤化工产业链。
1.主要任务。
--建设服务于全国的煤化工工程研究基地,搭建共性中试平台,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探索和完善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研究煤化工成套工艺和技术工程化面临的共性问题,突破产业化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成套工艺和装备。
--根据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特别是煤化工技术发展的趋势,瞄准具有前瞻性的煤化工关键技术的工程研究,抢占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和煤化工发展的制高点。
2.研究重点。
--以已经产业化的大型煤气化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多种原料适应性、更加高效的煤气化技术。
--以MTO(甲醇制烯烃)和MTP(甲醇制丙烯)为重点,开发甲醇下游产品,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开发煤基乙二醇技术,走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之路。
--结合节能减排,特别是CO
2减排的要求,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与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从工程化角度研究煤基多联产的技术集成。
四、总体布局
(一)布局原则。
1.依托现有企业,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对现有的煤化工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分类调整,对于技术落后、规模偏小、污染严重、属于淘汰范围的装置要逐步淘汰;对位于城区的化工装置要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安全、环保治理,限制其发展,严格控制总量指标。
2.利用闲置土地,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综合处理近期项目建设与远期发展空间的关系,近期充分挖掘存量和闲置土地潜力,少占耕地,远期通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和煤化工产业集约化发展,带动村庄搬迁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展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
3.协同区域优势,实现产业集约发展。适应甲醇及醋酸、二甲醚、烯烃等下游产品对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实际,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约发展,实现区域内原料和产品共享,通过甲醇管道将各区域联系起来,实现焦炉气甲醇、煤制甲醇在各园区和码头间的管道连接。
(二)布局思路。
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区三园”进行布局,即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为辅助园,组成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现有产业、技术、交通及水、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远期可适度向周边延伸至官桥、柴胡店、西岗、羊庄、陶庄、邹坞等乡镇;西集煤化工产业园作为核心园的延伸园区,重点承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的下游产品项目;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作为核心园的配套园区,重点完善已有煤焦化产业链。为开发闲置土地资源,煤化工下游项目可充分利用已废弃工矿区布点。峄城区可依托现有大企业集团开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工作。
1.木石煤化工产业园。木石煤化工产业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煤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占地2.5平方公里,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技术支持,是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摇篮。该园应充分依托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三大支柱企业,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龙头的新型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同时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示范。该园作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的核心园进行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辅助园区的产品发展。
2.西集煤化工产业园。该园距木石产业园直线距离仅3公里,现有闲置土地约1500亩,供水、供电、交通等条件均较好。目前,该园化工基础比较薄弱,可作为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的项目承接区,重点发展甲醇、醋酸的下游产品。
3.海化煤化工产业园。该园包括新老园区两部分。新区主要位于陶庄镇(陶庄煤矿北及北部山区废弃地)和邹坞镇(甘霖煤矿北、原黄贝煤矿废弃矿区及打席岭荒山废弃地)。海化产业园的发展重点是煤化工产业“退城进园”,把煤化工产业搬出城区,向新区布局。该园区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和技术更新换代,实现洁净生产,满足环保要求,同时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焦化及下游产品深加工。该园作为辅助园区,产品作为中间品供应木石核心园区。
(三)区域分布图示。
下图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分布图示。(图略)
五、煤化工产业链
(一)产业链规划。根据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枣庄实际,形成四大产业链,即化肥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煤制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
1.化肥产业链。山东省及临近的江苏、安徽、河南均是我国粮食主产地,化肥需求量大。山东虽然是农业大省和氮肥生产大省,但有实力、大装置的氮肥企业并不多。因此,枣庄市氮肥发展的定位应是在煤化工产业区内建设大型、先进、低能耗生产装置。规划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等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和华东地区市场优势,形成200万吨低成本尿素,建成我国东部地区大型化肥生产基地,并进行合成氨、尿素的延伸加工,发展三聚氰胺、脲醛胶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2.清洁能源产业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甲醇、二甲醚作为能源替代品,已被列入我国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为枣庄发展新能源产品带来机遇。规划分期建设2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形成煤转化制甲醇、燃料二甲醚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