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学校产学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是高校组织和集聚科技成果创新资源,开展知识服务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部门,又是面向企业和社会需求,推进技术转移和实施产业化运作的专业化机构。通过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校逐步形成与服务社会功能相匹配的管理机构和服务实体。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以科技服务、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企业化运行为载体的知识服务管理平台。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主要工作职责:服务学校知识服务平台、知识服务团队和技术经纪人队伍;负责学校横向科技服务、企业委托项目、政府产学研支撑项目和知识产权、技术合同的管理;负责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活动,以及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职责与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职责相对应和衔接。
三、组建方式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为高校的职能机构,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自主设立,不搞“一刀切”。创建初期,为协调和理顺工作关系,“中心”主任建议由主管校长兼任,可挂靠在科研处管理,副主任由科技处领导担任并负责主持工作。技术转移中心的服务功能可依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并实行实体化运作。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化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技术转移中心和资产经营公司组合为一体,既在现有资产经营公司机构基础上拓展科技服务和技术转移工作职责。也可由现有从事社会服务的相关机构(科技处、大学科技园和资产经营公司)整合而成,同时依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或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高校技术转移公司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全资投资的一人有限公司。对已经成立技术转移公司的高校应与新组建的技术转移中心管理职能有机结合。
组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体制,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而定。
四、运行机制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依托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组建的高校技术转移服务实体既是高校知识服务社会的管理机构,又是集投融资管理、项目开发、产权股权管理、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国际合作为一体的经营实体,以及协调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孵化和加强与社会企业对接,做好服务。在资产管理方面,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统一管理学校的科技成果投资形成的股权资产,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职责,维护学校权益。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应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可与地方政府部门、骨干企业结成技术转移的战略联盟或分中心,形成规模化的技术转移合作体。坚持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瞄准国际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升与企业技术转移的合作。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运行上应对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充分依托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优势、企业需求信息资源优势和正在打造的专业化、集成化、全要素的技术交易全程服务平台功能,让高校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校内走出去,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孕育企业,加快推进高校知识服务社会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编制与人员配置上可采用双重属性,灵活用编用人,既可选用本校的事业编制人员,又可根据发展需要,从社会招揽优秀经营与管理人才聘为企业编制,还可采用企业短期挂职。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包括学校委派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可采取市场化的薪资政策, 对参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人员根据其贡献大小,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学校制订有关股权管理和分红激励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类股权奖励、分红激励和其他形式的奖励。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实行独立核算,运营经费来源于横向项目管理费、科技成果增值服务收益、技术转移收益、社会和企业赞助以及政府在知识服务社会方面提供的建设或运行经费。
附件5:
2011年度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指南
一、高新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
(一)智能制造装备领域
针对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开展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研究。重点聚焦微电子及光电子装备、高端制造装备、高档仪表及控制系统、大型铸锻件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方面。
(二)智能电网领域
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聚焦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等方面。
(三)下一代互联网领域
移动互联网,聚焦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平台、移动终端整体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一代互联网,聚焦宽带城市、无线城市、通信枢纽、三网融合等方面。
(四)新材料领域
聚焦特种钢、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方面。
(五)生物医药产业领域
1.转化医学平台
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等,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服务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监护。重点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等方面。
2.现代中药
重点在传承的基础上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注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经典方药、名方验方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大力开展以多学科密合作的中药经典方剂和大产品的“二次开发”研究,以及药用新资源的开发研究;支持开展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机理研究和“组分中药”新药的探索性开发,推进中药复方新药由“饮片配伍”向“组分配伍”的创新发展,研制新一代中药复方新药。
(六)农业育种技术领域
支持农作物高产、抗逆、优质、高效的育种技术研究,在水稻育种方面创新优异育种材料、提纯复壮传统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在绿叶蔬菜育种方面开展抗逆优质青菜新品种的选育;在西瓜甜瓜育种方面开展加速新品种的选育与优质品种推广;在中华绒螯蟹育种和培育方面,稳步推进核心种源的选育工作,完善大规格亲蟹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