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沪教委科〔2011〕61号)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提升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我委决定实施《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将《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见附件1),并就有关申报工作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今年试点高校:上海市属本科高校。

  二、请各高校按《方案》的要求,遴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知识服务平台,并正式行文报送我委。

  三、各申报高校需提交《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任务书》(样式见附件2)纸质7份及电子文件,于2011年11月20日前送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宝山路251号5楼520室)。

  本通知在“上海教育”网站(www.shmec.gov.cn)“信息公开”栏目中查找,附件《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任务书》可在“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

  附件:

  1.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任务书

  3.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细则

  4.关于试行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实施细则

  5.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1年度建设指南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件1: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提升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决定实施《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围绕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上海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服务于创新国家建设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能力;积极推动研产互动,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开放联合、主动而为、重点提升、持续支持”的原则,对准一个,建设一个。
  需求牵引:围绕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咨询研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开放联合: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上海高校的整体优势,探索“虚实结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大平台多中心”协同创新有效机制。
  主动而为:增强高校主动对接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意识,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于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展战略。
  重点提升:重点提升上海地方本科院校的知识服务能力;重点提升高校供需对接能力;重点提升高校技术转移能力。
  持续支持:平台建设期为2-5年,实施目标管理,设定“2+3”节点绩效目标考核,考核期内给予稳定支持,对未能完成节点目标的平台将停止支持。
  三、建设目标
  建立“开放、集聚、适变、持续”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平台建设,集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知识服务领军人才和团队,建立和完善促进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解决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瓶颈问题,成为支撑上海和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源”和“产业孵化器”,成为区域社会文化建设中文化创新的策源地;争取若干中心成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和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四、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知识服务平台是全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验区、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高地、高校创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中间地带”。根据产业(行业)的特点,分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中心、高级战略研究中心等三类进行建设。
  1.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
  高新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开发中心”)主要面向上海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解决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为导向,组建跨部门、跨学校、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增强高校解决重大关键技术的能力。
  建立产学研各方人员参加的理事会(管委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校要为平台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保障理事会有效运行和知识服务领军人才及团队的研发工作,负责平台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
  建立开放合作的运行机制,设立首席研究员特聘岗位,建立以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为依托,知识服务团队为核心的大平台多中心的组织运行模式,探索建立围绕研发要求项目的人才柔性流动的运行机制。
  至少有一个团队要承担本领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展技术分析和技术预见,建设专题数据库,系统分析和整理本领域的技术标准、技术发展、知识产权的分布等。
  定期举办相关领域的产学研沙龙和讲习班,新技术的推广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
  2.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中心
  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上海和国家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支撑和引领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学会、协会、企业等各方人员参加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校要为平台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保障理事会有效运行和知识服务领军人才及团队的研发工作,负责平台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
  建立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设立首席特聘岗位,建立以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等为依托,知识服务团队为核心的组织运行模式。
  至少有一个团队要对相关产业链的服务集群、产品研发、政策咨询、产业标准等开展战略分析和新的产业发展的预见。加强专题数据库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系统收集本领域的专题数据,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