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重点,分类施教,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在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及方式方法上加强分类指导,分类施教,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推进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公务员理论学习规划和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完善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使公务员能够熟悉掌握与履行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并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中小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加强对企事业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理念,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对城乡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基层群众的法治观念,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创新载体,丰富形式,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要通过开办法制栏目、法制宣讲、制作专题节目等形式,打造有规模、有声势、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普法媒体品牌;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依托政府网站和专业普法网站构建法制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要依法管理网络信息,依法引导网络舆论,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12?4”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各类文化团体创作和推广法治文化作品,创建符合地区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法治文化,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法治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作品的需求,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