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六个规划的通知

  (五)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充分利用国外产业转移机遇,加大吸引国外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本市企业开展与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合作,设立研发中心,促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提高国际资源要素的聚集层次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完善相关金融政策,支持企业采用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吸引海外投资,优化产品结构,培育海外市场。
  (六)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积极促进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工与合作,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协作区建设,拓展电子信息发展空间,促进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支撑首都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化发展。

  附件2: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一)全球装备产业呈现重大变革 
  (二)中国装备产业将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三)北京发展装备产业面临的条件和形势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领域 
  (一)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板块 
  (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板块 
  (三)提升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板块 
  四、空间布局 
  (一)推动新能源装备发展带建设 
  (二)加速节能环保装备基地建设 
  (三)拓展高端制造装备发展空间 
  五、主要任务 
  (一)发挥总部经济效应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搭建战略合作平台 
  (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 
  (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八)加快技能人才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机制 
  (二)推动示范应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 
  (四)促进兼并重组 
  (五)优化人才结构 

序言


  装备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特点。当前,我国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未来五年,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装备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总量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北京装备产业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聚焦高端环节,优化提升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北京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北京工业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对装备产业发展的相关指示要求,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面临形势

  (一)全球装备产业呈现重大变革
  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国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并采取强力的刺激措施。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超过10万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实际同比增幅9.7%,全球制造业从经济衰退中逐步复苏。
  发达国家加大调整力度,新兴市场逐渐崛起。近年来,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重新树立世界最强装备制造国家地位,欧洲主要制造业强国如德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增速迅速提高。印度、巴西及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投资不断加大,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迅速提高。总体来讲,全球制造业发展正处于深化调整阶段。
  传统制造稳步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潜力巨大。2010年世界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产值达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伴随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汽车等行业需求量大幅增长,机床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稳定增长。伴随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仪器仪表与自控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将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焦点,发展前景广阔,到2015年全球光伏及风电装机容量将新增130GW和250GW左右,智能电网也将迎来建设的大发展。近年来,全球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达8%,未来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伴随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的全面深化,装备产业在多层次、多领域、高起点上具备实现高速发展的综合条件。同时,全球范围内开放市场的逐渐形成,也将促使装备产业市场呈现多样化、分散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产业面临的转型和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将使装备制造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在多层次、高起点上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装备产业将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历史发展高位。2000年以来,我国装备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产业体系日益健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大国。2010年,我国装备产业总量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能源装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领域的产品产量世界领先,并涌现了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大连机床、三一重工等国际知名的装备企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机遇。当前,无论是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均需要装备产业提供设备等重要物质支撑。这既对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我国加速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制造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装备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据预测,到“十二五”末,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90GW和10GW,智能电网和储能电池领域总投资也将保持增长趋势,新能源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节能环保装备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产业投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趋势,节能环保装备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端制造装备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工艺改进及设备自动化改造、产品升级、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未来高端制造装备将以改造存量基础、开拓增量市场为驱动,加速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实现高端化发展,同时培育带动新的更大市场需求。预计到2015年,高端制造装备产值将达6万亿元以上。
  综上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产业将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5年,以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制造装备为主体的装备产业总量规模将是目前的3倍,接近30万亿元。同时,伴随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深入变革,新兴市场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必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专栏1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北京装备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新产业,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未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七大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和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五大领域。面向国家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时结合北京装备产业现有基础与发展特点,北京将着力构筑装备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高端制造装备。



  (三)北京发展装备产业面临的条件和形势
  产业基础良好。“十一五”时期,北京装备产业通过培育和引进优势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健康快速发展态势。2006至2010年,北京装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18%左右。2010年,北京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087亿元,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北京在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仪控系统、数控机床等领域逐渐形成先发优势,涌现出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线、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超重型数控桥式双龙门五轴镗铣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产品。
  有利条件和面临机遇。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及研发、金融、服务、国际交流等独特区位优势,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示范效应,北京具备壮大提升装备产业的有利条件。
  目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加速起步阶段,以高端装备为核心的北京装备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从潜在增长市场来看,北京在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高端制造装备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不利因素和面临挑战。近年来土地供应日趋紧张,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劳动力成本及节能、环保准入标准逐步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这对北京装备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一定的现实制约,同时也为产业着力聚焦科研、总部、服务等高端环节,实现高端、高效、高标准发展提供契机。
  当前,各主要省市纷纷在装备产业各个领域加速布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重工业基地、山东省等国内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中心相比,北京装备产业规模较小,在整体制造能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配套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伴随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的逐步深化。依托临港工业园区和滨海新区建设,天津市将着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打造北方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利用毗邻北京、天津的良好区位,河北省将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冶金机械和大型基础部件制造基地。面对区域间产业竞争,北京不进则退,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以高端装备为核心,科学发展,全面带动提升装备产业。

专栏2 中国装备产业区域分布现状

 

近年来,中国各省市装备产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明显增长,发展态势良好,区域竞争也日趋激烈。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五大行业口径测算,2009年全国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9.9万亿元,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区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3.3万亿元,珠三角地区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山东省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东北三省装备产业总产值超过0.8万亿元,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装备产业总产值为0.7万亿元,所占全国装备产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34%、15%、14%、8%和7%,五大区域装备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比重接近80%,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中心。



  综合国内外形势、产业发展趋势,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以及北京产业基础及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十二五”时期,北京有能力实现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首都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北京装备产业也必须实现高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北京装备产业将依托首都经济圈产业分工协作的核心地位,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着力突出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制造装备三大板块,推进装备成套服务、总部经济加速发展,通过总部经济实心化、关键环节高端化,深入推动产业科学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发展总部经济与推进产业实心化相结合。聚集高端要素,发展总部经济。围绕研发、高端配套核心制造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实心化发展。
  坚持拓展产业空间与优化集约发展相结合。结合发展目标提前布局,拓展装备产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现有园区,确保单位土地产出水平。
  坚持带动规模发展与提升发展水平相结合。提高装备成套水平,带动产业规模发展。集中优势培育亮点领域,提升装备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显著提高。总产值实现5600亿元。其中,新能源装备板块实现2800亿元,节能环保装备板块实现1000亿元,高端制造装备板块实现1800亿元。

专栏3 重点支撑领域

“十二五”时期,北京装备产业将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着力提升优势领域核心竞争能力,优化提升存量;以实施重大项目、引进央企等总部经济支撑带动其他领域,扩充增量。按照总体发展目标,分重点、分层次推进装备产业规模发展:推进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和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优势企业在京建设研发中心或高端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延展总部经济效应;调整空间布局,依托重点项目入驻协调推进重大基地建设。



  竞争实力大幅提升。把握装备产业战略制高点,实现规模提升和高端发展,提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高端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
  企业实力稳步增强。分类引导装备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存量。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集成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提升工程运营、服务集成能力,完善设备成套化、服务综合化的装备产业服务体系。重点企业制造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要素环境日益完善。完善有利于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装备发展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人力资源等要素环境,以重大项目、基地建设带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推动装备产业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耗能总量和新鲜水耗用总量分别控制在160万吨标煤和3000万立方米左右。

三、重点领域


  按照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北京装备产业将重点发展三大板块: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板块,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板块,提升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板块。
  (一)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板块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