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

  (五)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实施城乡规划引导计划,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新修编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要求,认真开展重点城市化地区、特色发展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以“一带两轴三圈”(沿江城市带,沿海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苏锡常和徐州都市圈)为全省城镇集聚的主体形态,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向重点城市化地区合理集聚。充分发挥苏北腹地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跨越发展和特色发展。严格保护区域和城市间的生态开敞空间,构建“紧凑型城镇、开敞型区域”。统筹考虑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积极推动不同地区差别化发展,努力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到2015年,全省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新型村庄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沿江城市带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沿海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发展取得突破,三大都市圈整体功能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空间节约、疏密有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六)强化城市群主导地位。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长江三角洲“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求,推进我省各城市群区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网络相联、资源信息同享,实现区域和城市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推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枢纽和基地;促进苏锡常都市圈要素整合、分工协作、协调发展,提升与上海都市圈的对接与互动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创新型经济和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发挥南京、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江北城市融入苏南板块和城市跨江联动,将沿江城市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连绵地区。加强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建设,强化与连云港的联动发展,带动苏北和沿海地区快速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加快培育沿海和沿东陇海城镇轴中心城市,促进小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培育壮大一批新兴城镇,使沿海和沿东陇海地区成为我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区。以环太湖地区为示范,完善城市群区域生态网络,充分发挥其作为区域生态基底、城市防护屏障、文化景观长廊和旅游休闲胜地的综合功能。
  (七)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坚持分类引导、差别发展、择优培育,科学稳妥推进乡镇整合,进一步优化重点中心镇布局,引导小城镇走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带(轴)及都市圈地区要注重提升沿交通干线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培育壮大一批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新兴城镇,有效集聚人口和非农产业,切实增强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按照“创新体制、扩大权限、优化服务、增强活力”的原则,对区位条件优、现状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中心镇和城市带(轴)上的节点镇,实施“扩权强镇”,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促进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集聚,使其尽快成为连接城乡、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桥梁。开展“集约宜居示范镇”创建活动,促进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特色塑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5年,全省重点中心镇、城市带(轴)上的节点镇综合实力和建设品质显著提升,镇区人口平均达3万人左右,30%以上镇区达5万人左右,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产业、文化、资源特色的小城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