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图略)

  (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构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按照我市国土绿化“山丘建基地,平原植林网,城区增绿量”的总体要求,在山丘区发挥森林多重效益,推进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均衡发展;在平原区强化生态用地保护,建设绿色家园和林荫走廊;在主城区增加城市绿化总量,提升城市绿化质量。积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
  2.构筑“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在龙门山生态保护带、龙泉山生态保育带和长秋山生态保育带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龙门山脉生态植被修复工程、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实现资源增长,维护生态安全。加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全覆盖。全市森林蓄积达到2910万立方米。
  3.推进城乡绿化和绿带建设。在主城区实施绿地品质提升工程、生态走廊工程和公园绿地新建工程,开展森林社区创建试点和街旁游园绿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在“198”区域强化城乡绿化和生态景观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图略)

  (三)加快全域水利建设。
  1.建立全域成都水利体系。加快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着力发展民生水利,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利科学发展机制创新,基本建立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域灌溉的示范区。
  2.提升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保障水平。加快实施水利建设“四大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塘堰蓄水能力,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水源;继续实施县域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以管网延伸为主,实现对镇(乡)场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平原浅丘区村组满覆盖,在深丘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供水设施,解决好山丘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水源保障和渠道输配水能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强全域灌溉能力;实施堤防建设提升工程,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市域内江河应对重、特大洪水能力,提高优先发展重点镇、工业集中发展区防洪保障能力。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提高到43.2%。建立科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机制,形成开发和保护并重、人水和谐、突出生态的新型水资源利用局面。探索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和收费改革,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极端自然气候,建立城乡一体的旱涝、泥石流、山体滑坡自然灾害防控预警工程及技术系统,构建气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防震减灾等部门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的自然灾害防控组织系统。

  (图略)

  五、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加快构建农业创新平台。加快农业创新中心、科技中心和农业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涉农机构在我市建设总部基地及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中心,推进农业科研、管理、服务、经营制度和经营模式创新。力争建成30个农业工程技术中心、30个农业专家大院,将我市打造为高端农业的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推广应用中心。
  2.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网点和分支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村动产和不动产有效担保物范围。全面推进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完善银政企农业合作平台,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涉农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完善新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在完善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的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基础上,推进以技术服务、劳务服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