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以社区专兼职科普干部、科普小分队成员等为主要对象,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在科教进社区、卫生进社区、社区科普讲座、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举国民计划等活动中发挥作用。以辖区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大学(学校)等为平台,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辖区社会单位参加科普宣传活动,建立科普人才交流协作机制。
3、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等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以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为对象,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以科技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为对象,发展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并定期对其培训,提高其开展科普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5、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适时成立以青少年科技教师为主体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志愿者队伍、以专兼职专家为主体的服务“三农”专家志愿者队伍、以科普作协和科普美协为主体的科普创作志愿者队伍、以离退休专家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以青年学生和馆类解说员为主体的科技馆解说员志愿者队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重大科普活动的服务志愿者队伍、以院士专家为主体的高层辅导讲座和决策咨询的科普报告志愿者队伍,积极为科普志愿者搭建科普服务平台。
6、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建设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努力培养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制定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出台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分工:由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社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省林业厅、中科院武汉分院、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
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好专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适应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制定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例。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2、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公众能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国家、省级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
3、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11年开始,按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开展湖北省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监测工作,并将其纳入全省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5、完善相关督促和考核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级政府对成员单位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成员单位领导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6、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科普工作者的政策措施,解决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进修、职称、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与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同样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分工: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人社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省林业厅、中科院武汉分院、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四、组织实施
(一)各级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汇报,研究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年度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