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提升气候观测能力。加强气候敏感区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气候系统敏感区和关键区基本气候变量的连续观测基本实现,提高基本气候要素观测精度。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观测能力明显提升。推进高空气象自动化观测。
3.着力发展并优化区域气象观测网。增强在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资料稀疏区、气象服务重点区的气象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建设沿黄经济区黄河金岸沿线、贺兰山暴雨多发区、宁东能源基地、宁夏中部干旱带、六盘山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区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提升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质量。
4.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提高专业气象观测针对性,在现代农业示范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电场建设专业气象观测站。建设城市气象观测系统。通过加强管理实现与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气象观测信息的共享。
5.加强部门合作与资料共享。加强与民航、农牧、水文等部门的合作,实现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信息的交换共享,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点布局规划和共建工作。实现与党政部门、涉灾部门互联互通,观测数据资料和服务信息共享。
6.增强资料应用和信息支撑能力。制定数据格式标准,规范观测、信息处理和资料应用等资料管理环节业务流程。加强自动站、雷达等各类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订正,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及数据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建设。建立峰值速度不低于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完善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增强气象通信网络系统能力,提高气象数据传输时效和业务质量,推进省际气象信息共享。完善气象应急通信系统运用卫星及移动通信等多类技术手段,提升台站数据传输能力。建立卫星广播系统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国家、区、市、县(站)四级高清电视会商系统。
(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服务能力。
1.加强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和评估。深入开展宁夏气候变化事实和归因的分析研究,重点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生态环境等影响评估,建立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业务系统。开展气候对行业影响指标及区划方法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GIS技术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制定现代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完成第三次宁夏气候区划。
2.强化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与评估的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宁夏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体系,建立本地化的干旱监测指标,应用自动气象站、卫星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提高综合干旱监测能力。完善极端气候事件指标体系,加强极端气候事件评估业务能力建设。建立极端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模型,完善气候评价业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