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州交通区位优势为龙头牵引,以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开放为动力引擎,大力推动我市服务业飞速发展。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着眼点,完善发展依据。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启动编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发展导向,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增强交通、通信、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动区域积聚,有效引导资金、项目落地。加速产业集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对现有政策进行仔细梳理,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金融、税费、土地、人才等领域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专业化分工,鼓励广大企业将管理咨询、工程技术、研发、营销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大力革新生产方式,更新思路,加强组织创新,加快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培育行业协会等方式,整合发展实力,推动整体提升;加大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的推进力度。
(二)以提升城市功能定位为出发点,明确发展导向。一是增强互动性。首先,增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升级相融合,完善配套服务,继续加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引导制造业向高端环节发展;构建面向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培育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效率。其次,增强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的互动,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新兴行业发展与传统行业升级相结合,加大对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升实力;积极加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力度,为传统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传统行业的发展质量。二是增强聚合性。以“中心城区经济提升”战略为指导,依托东部新城、西部商贸区等城市功能区块的建设,积极调整布局,打造总部经济,加大工业设计园区及创意园区的建设,结合我市产业集群特征,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增强为制造业集群服务的专门性,强化对城市经济的辐射力。
(三)以发挥现有优势为立足点,突出发展重点。一是依托德州地理位置优势。以构建中心城区物流中心为目标,围绕服务青岛、天津港口、服务大工业企业,加快建设和整合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枢纽物流园区,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切实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二是发挥比较优势。一方面,依托京沪高铁开通后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借助相较于北京、天津、济南等地而言较低的商务成本,增强对环渤海服务业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紧抓德州物流发展需求,以错位开发的理念,大力拓展专业软件开发行业,探索服务外包,填补德州没有服务外包业务的空白。
(四)以搭建良好平台为支撑点,巩固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建设全市物流运输、公共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加快1个物流基地、2个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及中介机构,培育庆云物流园区、齐河物流园区、综合咨询等领域的新热点。充分利用各类展会等交流合作平台,加大与先进地区的互动合作,吸收优势资源,构建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的联动网络,大力吸引高端企业来德投资。二是完善人才培育平台。本着开发现有人才、引进潜力人才、借用高端人才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业人才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本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性,增强专业设置的对口性,加大在岗人员培训力度,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加大本地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拓宽外地人才引进渠道,依托高交会、毕洽会等传统平台,借助媒体、网络等新型平台,发掘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网络平台,全方位构筑潜力人才引进渠道;增强为我所用的广域性,依托德州市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