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服务。在河北平原及沿海经济区(重要经济区),完成1∶250000区域地质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5幅、1∶50000区域地质调查47幅;开展矿产资源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在太行山、燕山成矿带,重点部署冀东、承德、张北、涞易-阜平、邯邢6个重点成矿远景区的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工作,加快提供新的勘查靶区和矿产地;开展全省地质灾害普查与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准确掌握全省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优化提升地下水监测网络,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和海岸带开发,增加地下水监测孔,优化地下水监测网,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
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着力推进农业、城市、旅游、环境地质调查和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海洋地质调查等多领域服务。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人才、装备等基础地质服务支撑能力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需求。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切实提升地质遗迹保护能力与水平。
(二)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以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目的,全力推进“358”地质找矿行动。加强煤、铁、金等重要矿产勘查,实施“攻深找盲”计划,加大深部找矿力度。推进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在邯郸矿区、峰峰矿区、邢台矿区、开滦矿区、蔚县矿区及平原区重点煤矿区,加大煤炭勘探力度,在邢台市隆东井田、邢北深部、千户营,唐山市宋家营、林西、赵各庄、新军屯,张家口市宣三矿、张北公会、尚义大青沟,平原区大城、寨里、泊头、广宗,开展重点地质勘查工作。在冀东、承德、邯邢地区加强铁矿资源勘查,加大冀东变质沉积型铁矿、冀北钒钛磁铁矿、冀南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外围及深部找矿,在唐山市滦县、马兰峪、迁西、建昌营,承德市大庙、头沟等重点勘查区,推进整装勘查。在保定市涞源司格庄-乌龙沟、东团堡-镰巴岭,承德市丰宁和顺店-双井子、隆化杨树沟-孙家营,张家口市康保兰闫-蔡家营,加快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力度。在迁西金厂峪-宽城峪耳崖,遵化马兰峪,张家口小营盘-东坪-黄土梁,加快金矿产勘查工作。预期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5亿吨,新发现大型矿产地5处;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25亿吨,新发现大型矿产地4处;新增铜资源储量20万吨、铅锌资源储量50万吨;金资源储量30吨,大型矿产地3处。
(三)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行重要和优势矿产保护与限制性开采,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铁精粉产量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提高矿产资源持续供给能力。对国内、省内紧缺及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矿种,加大开发力度,对供过于求、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后备储量不足、现有技术条件难以充分利用的矿种,限制开采总量,对具有出口优势的矿产实行限产保值。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在矿产资源“三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低品位矿开发利用4个方面,发展和推广循环经济。到2015年,全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不低于2010年水平,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及尾矿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承德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以钒钛磁铁矿为重点,以隆化新村矿业、黑山铁矿为依托,建设钒、钛、磷、磁铁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宽城、丰宁实施低品位金、铅锌银综合利用。开展赤铁矿、含钾页岩等选冶技术攻关,引导企业研发低品位矿采选技术,使省内超贫磁铁矿、低品位金矿、低品位磷矿等大量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进冀东地区铁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以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为依托,加快司家营低品位矿、首钢大石河尾矿复选再利用等重点项目。推广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在开滦、峰峰和下花园煤矿区,实施采煤采气一体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