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甘肃人力资源发展形势
(一)“十二五”面临的机遇。
1. 各项支持政策逐步落实,必将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中央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为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等有利条件。
2. 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一方面,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我省有条件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必将有力地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
3.“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大力实施,为人力资源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
5.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快我省人力资源开发。“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我省将继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全民素质、培养专门人才,为社会的充分就业、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社会管理的高效与和谐奠定智力基础。
(二)“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1. 就业压力突出。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50万人左右,可安排就业约25万人左右,就业压力很大。
2. 专业人才相对短缺。2010年全省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约占6岁以上人口的4.5%,明显低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3.4%,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183%。全省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5%,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领域。
3. 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失衡。全省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大中城市人才多,县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人才奇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人才多,工农业生产一线人才少。全省科技人员的77%集中在兰州。
4.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重相比,上升3.2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赡养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对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和合理使用并重,大力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把人才用好用活,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 坚持市场配置。重视发挥用人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3. 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人力资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工作和劳务工作,有效整合各类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调动起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坚持以用为本。坚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贯穿于人力资源发展始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使各类人力资源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尽其用。
5. 坚持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发展和产业重点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依托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学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提高现有人才,吸引集聚紧缺人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实际效益和整体水平。
(三)战略目标。
1. 人力资源稳步增长,素质大幅提高。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培训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新增劳动力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660万人,增长1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3%,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
2. 人才数量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2010年的143.3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93万人,增长34.7%,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人才层次、类型、性别和分布等结构趋于合理。
3. 教育和培训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3%。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职普招生比达到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稳步扩大,高考录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成1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校、3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建成1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快速发展,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