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和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健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4.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将排查面覆盖到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各部位。对排查出来的社会矛盾进行梳理、预测、研判,掌握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动权。对农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征收拆迁、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防范、重点排查、重点化解。对可能发生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实行预警管理,提出化解方案,明确化解时限,防止矛盾激化引发事端。
15.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作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不正之风;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年对直接面对群众的行政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民主评议或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群众意见改进工作。建立健全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查处的部门协作机制,加大查处重点案件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力度,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16.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省政府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信息上报机制、风险评估调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用补偿机制、信息公布和舆论引导机制等。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综合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机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