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强基础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四情”监测能力建设。优化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点布局,加强“四情”监测信息化建设,强化例行监测和应急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为决策、指导和田管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能力建设。省级建立7个小麦新品种试验展示区和4个新技术试验区,各主产县也要建立新品种展示点和新技术示范区,开展新品种适应性试验展示,研究示范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为更新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奠定基础。三是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力度,提高和更新农技人员专业知识,配备必要的监测、培训、宣传、交通等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基础作用。
3.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要根据生产实际,提炼简单、易学、实用的关键技术,在关键农时及时发布“四情”信息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体作用,加大农情信息和技术宣传力度。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加大关键技术培训力度,突出培训农机手和科技示范户。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和对口服务大户制度,组织广大农技人员开展包片、包户驻点指导服务。
4.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农业“四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向小麦主产县倾斜,重点支持补贴购置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深耕深松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械和牵引式灌溉机械。对核心示范区农民继续实施良种良法配套补贴,有条件的县要开展物化补贴试点,最大限度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认真组织实施深耕深松补贴政策,启动秸秆还田补贴试点,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质量。
5. 加强组织领导。小麦主产区各级政府要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攻关措施落实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进一步完善小麦高产攻关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核心示范区苗期、收获期现场考评。小麦高产攻关考核结果作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效显著的市、县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
2011年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表
市 别
| 县(市、区)
| 示范区面积(万亩)
|
合肥市
| 长丰县
| 20
|
小 计
| 20
|
淮北市
| 濉溪县
| 120
|
烈山区
| 15
|
小 计
| 135
|
亳州市
| 谯城区
| 80
|
蒙城县
| 120
|
涡阳县
| 150
|
利辛县
| 120
|
小 计
| 470
|
宿州市
| 灵璧县
| 90
|
埇桥区
| 100
|
泗 县
| 80
|
萧 县
| 70
|
砀山县
| 20
|
小 计
| 360
|
蚌埠市
| 怀远县
| 80
|
固镇县
| 50
|
五河县
| 60
|
小 计
|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