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务
(三)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四大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推动和引导各区域依据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定位,分类建设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加快集聚、合理配置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等产业要素。以合肥经济圈为中心,建设皖中体育健身竞赛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数字运动、体育健身培训、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中介业等产业;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太平湖等山水生态资源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依托,建设皖南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体育赛事、健身养生等产业;立足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重点承接体育用品制造业转移,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及皖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建设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健身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传统武术、养生健身气功等产业。
依托体育功能集聚区,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坚持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创建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一批以特色优势体育项目和体育产品为主导的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
(四)壮大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骨干体育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增强我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体育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企业或体育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筹建安徽体育产业集团。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一批体育领域战略投资者,形成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体育企业或体育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大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五)繁荣体育市场,进一步健全体育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促进农村体育消费与城镇体育消费、传统体育消费与现代体育消费的协调发展,努力繁荣城乡体育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以培育品牌赛事为龙头,积极培育手球、武术、自行车、登山、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积极承办国内外田径、跳水、乒乓球、水上运动项目、汽车、摩托车、棋类、篮球等高水平的单项体育赛事(含商业赛事),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带动体育中介市场发展,促进体育服务贸易,放大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加快制定和推广体育行业服务标准,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咨询与运动康复服务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丰富体育健身休闲服务项目,培育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研究探索体育彩票市场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和运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体育彩票新品种,加强渠道建设,扩大销售规模。完善体育彩票市场管理制度,健全发行销售监督机制,强化风险防范,确保安全运营。加强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