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招商机制。充分发挥省经济合作局、省贸促会等部门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和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投资促进平台。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通过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集中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引资模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探索与东部地区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原则,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建开发区。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将本地招商引资工作职能交由开发区管委会承担,统筹谋划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建设发展工作。
(三)加快开放步伐。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发挥其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以规模、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基地新优势,在提升出口产业集聚效应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培育开发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促进企业自主开展进出口业务。以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推进开发区产业链向市场末端延伸,引导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设立地区性营销中心,开设品牌连锁店,设立售后服务站等,主动参与国际市场产业和产品各环节分工协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助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作用,围绕生物、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区区对接”,支持创新要素向开发区企业集聚,促进开发区成为高新技术要素高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开发区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强开发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区域内现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公共科技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采用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联合,在企业共建技术研发机构,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等要素参股。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发区内企业,按照“共创市场、共享人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企业专业化创新和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发区内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加大对国家级高新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开发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支持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先进技术的辐射转移。建立和完善技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三)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结合开发区自身实际,针对产业振兴的共性技术和产品,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孵化器功能,吸引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重点推动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冶金、石化、建材等领域工业节能、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大力开展特色农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生物产业等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一)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将省开发区专项资金作为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资金。积极整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类专项资金向开发区集中投入。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市县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城投公司以政府注入资本金、土地抵押等多种方式扩大银行信贷资金规模。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开发区建设。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资金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和丰富投融资方式和手段,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成立投融资公司,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尝试“建设-移交”等新的融资合作方式,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企业采用上市等多种方式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开发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有序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加快建设”的原则,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实现“筑巢引凤”。严格按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加强开发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接,实行联建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