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甘南州。原则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资源环境可承载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进行工业的据点式集中开发和布局,发展具有藏区特色的畜牧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开发区产业层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促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开发区支柱产业。在继续壮大区内企业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引进高科技型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构成份额。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淘汰或逐步转移低附加值、低关联度、高物耗、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外包业务及物流、信息、金融、咨询和研发等产业发展。发展较好的省级开发区要依托特色优势,加大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链配套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用增量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其他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依托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在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业,特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可持续的新兴业态,增强开发区产业经济活力。鼓励省内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开发区企业,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开发区通过区内外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通过改造提升第二产业、壮大优化第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有效提升优化开发区整体产业结构。
(二)加快产业聚集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做长做强产业链,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和壮大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支撑作用显著的开发区多元产业体系。重点扶持龙头项目或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可使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的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聚集和配套。促进省内产业突破区域界限,向优势区域的开发区有序转移,引导同类企业向同一开发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把产业聚集同优势资源、名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结合起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努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开发区规划、环保要求、占用土地少、经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通过多元主导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壮大,增强全省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培育壮大核心骨干企业。根据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开发区核心骨干企业和优质重点企业,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核心骨干企业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比重。以利益为纽带,加快建立开发区与企业之间彼此依存的长期稳定关系,确保核心骨干企业扎根于开发区,延续和壮大开发区的持久生命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着力开展循环化改造。以国家支持我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为契机,结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积极推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或延伸、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防治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企业开发利用废弃物资,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工业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围绕开发区生态产业链构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备案上优先支持共生和补链项目,增强企业或行业间的互动和共生发展。在企业间、行业间建立副产品、废物交换的平台,加强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探索推广示范模式。鼓励和引导开发区内外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区外产业关联度高、符合产业链接要求的企业入驻开发区,力争实现区域循环的园区化。鼓励和支持开发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推进开发区实施清洁生产,加大入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提高清洁生产质量。通过不断改造升级,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清洁生产培训工作,从源头削减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三)建设节能型生态园区。在开发区内加大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广集中供热、垃圾分类、分质供水、节能节水材料等,大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绿色能源照明和风光互补路灯系统。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充分利用国家补贴政策,推动利用厂房屋面自发自用能源“金太阳”工程,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有效应用。
三、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一)加强产业招商。根据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结合开发区实际,建立动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产业,研究包装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谋划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产业链龙头项目,以及与其相配套的上下游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落户开发区,引导大中型国有企业到开发区布点,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外向度高的大型企业。鼓励和引导知名企业到开发区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培训中心等机构和配套基地。大力引进物流、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教育卫生等公益性项目以及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利用兰洽会、西洽会等多种招商平台,大力推介关系开发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的关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