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省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大幅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集中精简、高效顺畅、务实便捷、充满活力”的建设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基本建立,投资软硬环境更加完善。开发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合理,初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形成一批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协作紧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开发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到2015年,力争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开发区8个,其中:1000亿元以上的2个,500亿元以上的2个,300亿元以上的2个。
--经济指标。到2015年,全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8%,占全省预期值的22.5%左右;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21%,占全省预期值的4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28%,占全省预期值的16%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3%,占全省预期值的19.5%左右;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20%;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争取达到50万人以上。
--科技指标。到2015年,全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开发区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5%以上,高于全省预期值1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指标。到2015年,全省开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范围内。
专栏1:甘肃省开发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预期目标(略)
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把开发区放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全省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根据开发区所处的区位、环境、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构建定位合理、功能有别、布局协调、分工协作的全省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一、功能定位
(一)国家级开发区。依托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功能,向以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综合性开发区转变,对全省开发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立足于建设高集聚度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方向,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致力于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智力密集、产业集聚为依托,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加快建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集中区,着力建设一定规模的研发设施和孵化机构,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努力成为我省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省级开发区。突出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完备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开发区特色化、差别化发展为主线,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基础,着力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努力建成产业协作配套上规模、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依托老工业基地或资源型城市的省级开发区,逐步向专业性开发区转变,成为当地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升级和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主要空间载体;其他省级开发区重点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工业集中区。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可供土地资源等实际情况,为工业发展预留空间,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突出比较优势,使之成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产业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明确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开发区走特色化、差别化发展道路。
(一)兰州市。依托省会城市区位、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综合优势,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全力做好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工作,并以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和核心,以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九州经济开发区、西固新城工业园区、榆中和平工业园区4个省级开发区为重要支撑,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有色冶金、新型化工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生物制药为主的新医药及生物产业,以特种电子产业、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铝、碳素、钢材、镍等深加工为主的有色冶金产业,以石化通用设备、风电设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食品饮料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创意经济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