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雕塑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城市雕塑建设也经历了几个不同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为歌颂革命斗争,缅怀革命先烈,我省一些城市建设了一批以英雄人物和事迹为题材的雕塑,形式以纪念碑、人物雕像和浮雕为主,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政治和精神诉求。
  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雕塑建设以毛泽东雕像等政治性题材作品为主,内容形式单调趋一,但也不失为历史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随着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省城市雕塑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雕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城市雕塑建设成效显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肥市被建设部、文化部列为全国雕塑建设四个重点城市之一;九十年代初铜陵市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城市雕塑规划,并开始进行系统化的城市雕塑建设。二是积极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城市雕塑创作内容、手段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创作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创作手段突破传统模式,艺术形式更加多样,意象、抽象雕塑大量出现。这个时期代表作品有:铜陵市的《起舞》、《春晓》、《四嬉铜娃》、《丰收门》,合肥市的《九狮》、《张辽像》、《中国结》,芜湖市的《鸠鹚》,淮南市的《刘安像》,安庆市的《七仙女》,宣城市泾县的《皖南事变烈士浮雕群》、马鞍山市的《江南一枝花》等。三是城市雕塑的空间环境功能和作用得到体现,由传统的点缀和配景地位向点、线、面综合布局发展。如合肥环城公园系列动物雕塑、铜陵铜都绿化带系列情趣雕塑、铜陵铜都大道铜文化系列铜浮雕等结合环境进行建设,在塑造城市形象和美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006年,全国城雕委与铜陵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城市雕塑建设高层论坛”,2010年,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征集到四十多个国家,二百多位雕塑家的作品六百多件。经过评选,来自16个国家的35件优秀铜雕作品落户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园”。全省城市雕塑建设活动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城市雕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次荣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城市雕塑建设优秀组织奖”。
  通过对马鞍山、淮南、滁州、阜阳等市城市雕塑建设的抽样调查显示,大、中、小型城市雕塑比重大至为31:28:41,大、中型比重占到了59%,城市雕塑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的景观元素。在全国历次评奖活动中,我省均有作品获奖,其中,在1994年全国第二届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中,铜陵市选送的5件作品在全国3000件送展作品中全部胜出,成功入选127件展出作品,其中“起舞”、“春晓”和“四喜铜娃”三件作品获奖,获奖数量占全部获奖作品的十二分之一,仅次于北京,与西安市并列全国第二。在2004年全国第三届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上,铜陵市作品“丰收门”成为全国46件获奖作品之一,“丰收门”、“起舞”两件作品被选入新时期城市雕塑代表作在展览会前厅展出,期间“起舞”雕塑还被国家邮政局选中作为邮票图案,面向全国发行。2006年,“山水之门”雕塑又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同年六月,在全国城雕委隆重推出的“首届年度最有影响力城市雕塑公众评选”活动中,铜陵市荣获首届年度最有影响力十佳城市雕塑称号。2009年在全国城雕委举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评选中,铜陵市选送的“起舞”、“丰收门”两件作品获提名奖,池州市的“晚风”荣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铜陵、淮南城市雕塑专项规划均被全国城雕委选为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的典型范例。铜陵城市成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的典型城市,被雕塑届称为“铜陵现象”。 2010年铜陵市举办了“ 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发表了《铜陵宣言》,推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铜雕事业的发展,使我省的城雕建设在全国产生了更大影响。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