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5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弘扬武汉特色文化,力争建成中国“文谷”。重点建设湖北广电传媒基地和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为主体的传媒文化产业基地;以江通动画、数字媒体和我省优秀网络游戏企业为主体的光谷动漫文化产业园;以武汉高校群为依托、以北港科技创意产业园等为核心的洪山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原创设计、加工制作等为主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琴台艺术中心为依托的文娱演艺特色区。

  --2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鉴证、经纪、咨询、代理、公证等中介服务集聚区;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为主的会展服务集聚区。

  --1个依托武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势的都市旅游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两江四岸”、“大东湖”、“大黄鹤楼”、“大汉阳”、“泛金银湖”等旅游景区建设。

  (二)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

  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和“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重点支持与优势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扩大全省服务业的规模。

  1推进襄阳市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建设。提升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以物流、文化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和扶持10个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增强在鄂西北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带动鄂西北区域服务业的发展。

  --3个物流集聚区。打造以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汽车运输物流中心和襄阳综合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襄阳汽车产业物流园、襄阳现代综合物流园、余家湖能源化工物流园。

  --2个旅游服务业集聚区。以三国文化旅游为龙头,建设襄阳古隆中文化旅游产业园、襄阳大荆山生态旅游区。

  --2个核心商贸圈。人民广场--长虹路--诸葛亮广场核心商圈、襄阳古城商圈。

  --1个以通用航空综合保障服务、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为主的襄阳通用航空基地。

  --1个依托汽车产业链的知识流程外包产业集聚区。

  --1个依托汽车、文化旅游、农产品等主导产业和大宗商品流通的交易类中介集聚区。

  2推进宜昌市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产业体系。以物流、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和扶持9个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增强在鄂西地区中的集聚辐射功能,带动鄂西南区域服务业的发展。

  --3个物流集聚区。全面实施三峡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建设伍家岗物流园、宜都物流园、三峡库区物流园。

  --2个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重点建设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清江土家民俗生态文化旅游区。

  --2个核心商贸圈。宜昌解放路--铁路坝核心商圈、伍家岗核心商圈。

  --1个依托化工、文化旅游、农特产品等主导产业和大宗商品流通的交易类中介集聚区。

  --1个依托电力与制造产业链的知识流程外包产业集聚区。

  (三)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1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林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适应生产各环节的研发、营销、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2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十铁路、汉十高速,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汽车产品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配套建设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3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化工、纺织服装及无纺布、电力及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宜铁路、汉宜及武荆高速、长江的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仙桃、天门、潜江、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四、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推进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向制造业融资、研发、管理等领域渗透;推进现代物流业向制造业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领域渗透。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需求,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金融服务业。

  1发展方向。整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快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金融中心,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与“两型”社会建设深度融合,显著增强全省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2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省存款规模力争达到4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省直接融资总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上市公司超过13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总额突破1500亿元,证券化率和企业债发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村乡镇金融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户信用评定体系,信用农户、信用乡镇占全省农户总数和全省乡镇总数的90%以上。

  3建设重点

  --推进金融主体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湖北银行、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长江证券、天风证券、长江期货、美尔雅期货、合众人寿、长江财险等本土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争取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金融后台运行与服务机构,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引导和支持在武汉新设和迁入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分支机构。培育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和发展外资银行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企业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武汉成为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地区,鼓励武汉地区银行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加强湖北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湖北开展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试点。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优质后备上市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发展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新业态发展。鼓励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武汉东湖高新区和襄阳高新区进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推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覆盖多种经济成份、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机构。建立武汉股权托管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农畜产品交易、碳排放交易、药品交易和武汉航运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大力发展产业、创业、股权等各类投资基金,有序推进武汉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运行。积极推动相关期货交易所在湖北设立稻谷、玉米、钢材等期货品种的现货交割仓库。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