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信息共享、隐患排查和预测预警工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各乡镇场、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网络,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信息报送机制,继续坚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日报制度,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认真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素、责任追究等要求,积极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续报、终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报送,为县市间、部门间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提供平台。加强兵地、武警部队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自治县应急办要加强对各乡镇场、各部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统计汇总,适时进行通报。二是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要积极开展重大危险隐患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建立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控机制,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工作依据。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隐患的实时监控,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各乡镇场、各部门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适宜公布的风险隐患,动员人民群众参与隐患监管和排查。三是健全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要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灾害、灾情的预测、发布工作。自治县应急办要协调气象、交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完善各自的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手段发布预警信息,扩大覆盖范围。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分析、评估工作,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事件处置情况并上报总结材料,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认真总结本单位上年度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应对工作情况,形成完善的工作资料,为今后应急处置工作形成有益的参考。
(七)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的作用,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网站宣传、散发宣传册(画页)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快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职工岗前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不断增大受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宣传工作效果。二是切实加强培训工作。自治县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筹划建立自治县应急管理师资队伍,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形成分层次、多类别、形式活、重实效的培训工作格局。年内,自治县应急办要协调县委党校,分期分批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组织安排各乡镇场、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自治区、地区安排的专业培训。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围绕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支熟练掌握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业务的人员队伍。三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制度,依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制度,坚持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及时主动、公开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公安、信息通信管理等部门及各网络运营商,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使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