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稳定产业基础、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蚕农、企业、政府三者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完善订单蚕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政策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蚕农、企业互动双赢,产业良性发展。
(五)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1.强化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严把蚕种市场准入关和蚕种质量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蚕种流入蚕区坑害蚕农,危害蚕业生产。
2.稳定蚕业发展政策。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蚕业生产经营模式,明确经营和服务主体,做到投入主体、服务主体、受益主体统一,建立规范有序的蚕业生产经营机制,防止摘桃式和掠夺式经营。
3.加强蚕茧收购和经营管理。认真贯彻执行《
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坚持鲜茧收购经营资格认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规范有序的蚕业生产经营机制,维护正常的蚕业生产经营秩序。
(六)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推进蚕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要从培育新农村支撑产业的高度认识蚕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用抓烤烟、马铃薯产业的力度、措施和办法抓好蚕业生产。
2.严格目标管理。把蚕业发展纳入对各县市的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逗硬奖惩。今年,州上除对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外,还将对“十一五”蚕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发展快、增产多、完成任务好的县市给予奖励。
3.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以蚕业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对我州蚕业发展的支持,州、县市财政要适当增加对蚕业发展的投入,把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州及各县市配套资金和龙头企业扶持补助资金、农民自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进行桑水、桑路、养蚕设施、蚕桑专用肥推广等蚕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蚕业生产条件,提高蚕业综合生产能力。
4.搞好统筹协调,打好蚕业发展总体战。各县市要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州级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加强指导,加大支持,强化管理,搞好服务,共同打好蚕业发展总体战。
附件:凉山州2010年蚕业生产任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