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1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

  (二)抓产业基地建设。
  各县市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体的原则不动摇,制定本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发挥优势、科学布局,优势优先、突出重点,围绕需求、建立基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镇,推进马铃薯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抓好不同季节、不同用途的马铃薯生产,大春马铃薯向高二半山区集中,秋冬马铃薯向沟坝河谷地区集中。紧紧依托企业、市场和营销大户,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基地建设,尽快实现整村、整乡、整建制专业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县要抓好116个马铃薯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重点乡镇的产业基地建设。
  (三)抓科技措施推广。
  各地要狠抓高产创建,加大优良品种、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单产,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一是着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良种推广。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种薯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四川省马铃薯种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工作方案》,禁止不合格的种薯(苗)进入下一个生产程序,确保种薯质量。州良圆马铃薯种业公司和有关县市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加快原原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原原种生产量,各县级网室一个生产季节生产一个品种的原原种,加大大田网棚覆盖生产原种力度。各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入种薯生产、经营行业,完善低代种薯串换机制,逐步实现良种推广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化运作为主转变。各地要确定主推品种,与州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衔接好所需的试管苗及原原种,做到品种对路。目前,我州重点推广淀粉加工型品种:米拉、凉薯14、凉薯17、凉薯8号、合作88等,蔬菜型品种:凉薯97、抗青9-1等。
  二是着力种植模式创新,扩大种植面积。要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在保持大春马铃薯净作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重点挖掘秋、冬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单产潜力,向科技要产量、向空间要产量、向时间要产量。在二半山以上地区,推广大春马铃薯/玉米(豆类)、玉米(豆类)/秋马铃薯、冬马铃薯/玉米(豆类)模式,改一年只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为马铃薯、玉米(豆类)分带间套轮作;在低海拔沟坝河谷地区,完善推广大行桑(幼龄果树)/秋(冬)马铃薯等模式。
  三是着力科技措施推广,加强技术培训。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凉山州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图》的要点培训到位,照图种薯,按标准生产,实现关键科技措施到户,达到户均培训两次以上。狠抓良壤、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配套,突出抓好显效科技措施推广。一要抓脱毒良种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二要抓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大春马铃薯二半山区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高山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三要抓增施肥料,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增加农家肥、钾肥施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做到平衡施肥。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尿素8~15公斤、磷肥30~5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四要抓双行垄作,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垄宽100厘米(3尺),其中:宽行67厘米(2尺)、窄行33厘米(1尺)、窝距30~33厘米(0.9~1尺)。五要抓增加密度,提高生产技术效益。一般亩植4000株(窝)以上。六要抓早、晚疫病防控,减少损失。加强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七要抓农机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推广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