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畜牧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我市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淡水养殖业、建设优质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2009年,全市养殖面积11.5万亩,鱼产量7.6万吨,渔业总产值9.1亿元,渔业增加值4.65亿元。2009年,全市养殖面积11.5万亩,鱼产量7.6万吨,渔业总产值9.1亿元,渔业增加值4.65亿元。当前,我市渔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便于生产物资、鲜活水产品的运销和人员交流。二是资源丰富,引用黄河水能力强,地下水埋藏浅,淡水资源丰富;尚有50多万亩宜渔“三荒”有待开发,现有池塘增产潜力大。农副产品充足,鱼类饲料来源有保障。三是市场广阔,我市地处京津济石大城市腹地,淡水水产品消费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能够持续拉动生产规模扩张。
  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是产业规模小,优势品种不突出,布局分散。二是苗种繁育、科研推广、病害防治等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的鲜活水产品交易市场。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四是财政投入少,对产业发展引导乏力,吸引社会资金能力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品质渔业为方向,以实现群众增收和水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推动渔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优质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培植现代渔业经营主体,狠抓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管理和资源保护,发挥渔业的多功能作用,把渔业打造成优化环境、增强民生情趣以及产业融合的载体,促进渔业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外延内涵并举,扩充产业规模。开发宜渔资源,增加养殖面积;整理改造池塘,提高养殖技术,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发掘渔业功能,拓展发展空间。
  2.坚持质量数量并重,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水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认证步伐,推动品牌创建,提升产品档次。
  3.坚持产业整体推进,实现协调发展。突出发展优势主导品种,推进规模化生产,促进产业聚集和提升,拉长渔业产业链。着力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市场经济渔业生产经营主体。
  4.坚持生态安全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避免渔业生产的自身污染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任务目标
  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先进、机制灵活、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实现渔业振兴目标。
  1.产业规模。实现渔业面积40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万亩,年均增长13%,实现鱼产量15万吨,年均增长12%,渔业总产值25亿元,年均增长18.34%。
  2.产业水平。黄河鲤鱼、草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优势品种养殖面积占全市80%以上;采用现代水产养殖新技术,引进推广良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达到90%以上;重大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3.生态贡献。改造荒碱涝洼地、村边湾坑、废弃窑坑等宜渔“三荒”资源50万亩,形成耕地20万亩;建设农村社区水体景观,美化群众生活环境;通过城市水源水库、景观水体等大水面增养殖鱼类,年可转移水体中氮磷100吨,保持水质良好。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园区渔业。建设五处现代渔业经济区。一是济德高速公路沿线“名优”高效渔业区。包括德城区、陵县丁庄乡,平原县中东部及禹城市、齐河县高速公路沿线区域。二是两河两侧“上粮下渔”精细生态渔业区。即黄河北岸、徒骇河两岸区域,包括齐河县、禹城市及临邑县兴隆镇、临南镇。三是鱼鸭混养区高效生态渔业区。包括临邑县及禹城市、平原县北部区域。四是卫运河东岸新兴渔业开发区。主要包括武城县的四女寺洼地,六五河两侧洼地。五是水库有机水产品生产区。主要是水库和景观水体。力推规模养殖。规划建设30处500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其中5000亩以上8处,万亩以上3处。全部取得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三品”认证。新建“上粮下渔”基地,建设养殖、种植、污水处理等功能区,实现养殖水循环使用、污水零排放。
  (二)做强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培植优势主导产业。把罗非鱼、黄河鲤鱼、草鱼、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市优势品种。组织水产企业、渔业合作社开展优势特色水产品的品牌宣传推介,引领消费。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扩大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规模,在主要渔业生产区域,建立准入制度,实行无公害产品强制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到80%以上。推广节水、节地、节能、节粮渔业。
  (三)做好服务业。一是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各县(市、区)确定2-3个主推品种及其养殖技术,建立推广体系,把标准化集成养殖技术、生态防病治病技术、微孔增氧等技术直接推广到户,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二是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以渔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建设集病害防治、环境监测、质量检测为一体的检验检测中心6处;渔业病害测报面积10000亩,测报点40个;以渔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主体建设水产投入品销售供应体系,满足群众对放心安全产品的需求。三是建立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在6个主要渔业县(市)各建设1处水产良(苗)种场,与国家、省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对接,满足我市苗种需求。把分散在市区的批发经营点整合集中,建设1处市级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德州水产信息网,为供需交流、信息采集、典型宣传、经验推广提供平台。
  (四)做精休闲渔业。以水库、城郊池塘、景观水体为主要资源,开展垂钓、观光、餐饮、体验等项目,全市建设休闲渔业网点600余处,面积10000亩,产值1亿元。认证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20处。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拓展渔业发展领域。一是围绕全市现有宜渔“三荒”资源,规划实施“50万亩生态渔业基地开发工程”,把荒废的土地资源建设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水库渔业,提供优质水产品。发挥鱼类在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稳定方面的作用,科学放养,有效利用水体,生产优质水产品。三是增殖放流,增加自然水域捕捞量。在河流、田间沟渠增殖放流鲤鲫鱼、小龙虾等适宜品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捕捞量,增加群众收入,把自然水域建设成“生态碧水”、“经济碧水”、“休闲碧水”。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振兴保障能力。把渔业经济纳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渔业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渔业振兴规划》。制定鼓励和支持渔业振兴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增加资金配套额度,努力争取国家、省现代渔业建设项目资金,鼓励养殖生产者开展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提高群众发展品质渔业的积极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