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生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农田林网建设。全市有30%以上国土面积是由冲积平原组成的水网地带,尤其本市的西北部,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为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规划在田园耕作区中的道路、涌渠、江河岸边建设田园防护林带林网,在珠江、东江及市域河流两岸营造防护林带,提高江河两岸绿化水平,提高防护功能和美化田园风光。规划目标:在西北部水网平原地区建设农田防护林带,林带单边两行,宽度2.5米,每年建设50公里(以28.6亩/公里计算,折合面积96公顷),建设总长度250公里,建设总面积480公顷。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形成平原地区生态防护屏障,保障平原水网区生态安全。重点抓好江河两岸、涌渠(基塘)两边、机耕道两旁林带建设,形成景观多样、类型齐全的农田林网,保证农田林网绿化率在98%以上。建设范围:东莞西北部的农田林网区,包括沙田、望牛墩、麻涌、道滘、洪梅、中堂、高埗、石碣等镇和部分有建设任务的长安、虎门镇。建设内容:农田林网区大部分由江河、涌渠、道路、基塘林网组成,根据其不同特点,建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林带模式。近城镇地段以美化、景观为主,选用滨水景观植物,如落羽杉、池杉、水松、水翁、蒲葵等。沿江防护林既要考虑景观,又要考虑物种恢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功能,以营造阔叶混交林为主,使农田林网成为滨水地区鸟类的栖息地。田园耕作区的机耕道两旁营造落羽杉、落羽松、水松等冠幅不大而又高大挺拔的乔木树种,减少因遮蔽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

  (3)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黄旗山城市公园林相改造:用3至5年时间完成143.6公顷林相改造任务,2010年完成了黄旗山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第一期工程(面积36.65公顷),剩余任务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而定。该项目将公园内森林分为5个景观功能区,分别是五彩景观林区、常绿景观林区、红花景观林区、果树景观林区和森林科普园区,规划面积分别为75.9公顷、60.61公顷、27.47公顷、6.72公顷和13.79公顷,以种植乡土阔叶树种为主,5年内初步形成混交林体系,30年内接近自然森林群落。森林公园绿道网建设规划:计划于2011年完成大岭山森林公园3.7公里的支线绿道建设,路面为新建路面设计,标准段宽2.24米,局部路段加宽至4.24米,路面为彩色水泥混凝土。在现有绿化基础上保留并加种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乔木作为上层,调整现有中层小乔木,统一配置观花赏叶的特色灌木、草本作为下层,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四季有色的绿化效果。在完善珠三角区域绿道东莞森林公园段配套建设、管理维护、功能开发等任务的基础上,从2011年至2014年,用4年时间,建成途经大岭山和大屏嶂森林公园的市级绿道约63.6公里,其中城市绿道44.3公里、社区绿道19.3公里,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结构,减少枝状线路,尽量成网成环。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对已开放的大岭山、大屏嶂、水濂山和银瓶山(谢岗片、清溪片)等4大森林公园重点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凤岗南门山、清溪山水天地、黄江清泉、黄江黄牛埔、凤岗碧湖、寮步佛灵湖等森林公园建设,对大朗凤山万亩森林公园和中子科学城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到2015年,争取完善、开放各市级森林公园,满足市民对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需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建设范围为东莞银瓶山自然保护区、东莞马山自然保护区、东莞市自然生态保护区、东莞市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和东莞灯心塘自然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银瓶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林业系统21个市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本规划侧重点放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生物(生境)廊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使市内所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及典型生态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保护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全市自然保护区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轨道。

  (4)珍贵树种建设。通过适度发展种植珍贵树种,改善树种结构,增加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提高森林生态等级,进一步增加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缓解珍贵用材供需矛盾,满足社会对高档木材需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现有资源和后备资源短缺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如土沉香、格木、红锥、降香黄檀、楠木等,以东莞珍贵阔叶用材树种试验基地的造林技术成果为基础,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营造珍贵树种100公顷,5年共营造500公顷。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