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巩固发展基础教育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75%。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完成300所标准化小学、100所标准化初中建设任务,基本消除“择校”现象,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建1-2所高水平省级示范性高中,推进高中教育的特色化、多样化,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普通高中综合办学水平,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区域统筹,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创新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围绕全市休闲旅游、钒钛钢铁等主导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科,培养急需的职业人才,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到2015年,全市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建成一批骨干特色专业集群和品牌专业,各县(区)职教中心均达到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四)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调整优化结构,适度扩大规模,强化办学特色,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发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强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积极争取河北民族师院享受国家免费本科师范教育优惠政策。支持承德医学院申办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河北民族师院申办师范类硕士学位授予点。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办学、错位竞争、合作共赢。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扶持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加强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
  (五)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积极发展农村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和贫困学生受教育权利。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五项重点改革,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人均筹资水平达到全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的5%或不低于300元,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医药费用负担。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控制虚高药价,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保障用药安全。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完善医药卫生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巩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职能明确、协同联动的市、县、乡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地方病的监测防治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建立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建立管理属地化、指挥一体化的医疗救治管理体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体系,提高应急服务能力,规范处置率达到80%以上。完善市县乡三级综合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的综合监督。到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三)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医院新建步伐,加强各县区中医院建设,开展示范中医院创建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置中医药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完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市成果,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四)加快发展体育和健康产业
  加快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成市、县两级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85%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基础项目和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借助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的机遇,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化的医疗、健身、康复基地,推动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五、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继续实行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计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实现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全覆盖。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医疗、社会保障、财产处置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依法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优化儿童成长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依法开展母婴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全市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三)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培育壮大养老产业和老龄事业。健全养老设施和服务网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提升养老设施和网络服务功能。建立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和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提高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和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福利机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发展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到2015年,市、县都建有示范性老年服务中心,城市街道社区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老年人服务站。
  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核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7万人和180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机制,规范家庭收入核算办法,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建立与物价增长相适应的调节机制和与全省同步的保障水平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标准,使其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新建11所敬老院,改扩建6所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
  (三)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政策,切实加强救灾救济、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机制。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加强孤儿养育机构建设,完成“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落实国家对残疾人的各项政策,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等工作。大力兴办社会慈善事业,逐步健全慈善组织网络。加快建立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家庭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重点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
  (四)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有序运转
  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积极争取开展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省级调剂。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推进各项社保关系跨区域无障碍接续。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完善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专栏12: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和项目
  1、扩大就业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2、教育事业
  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中小学校舍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优势学科建设。
  3、医疗健康
  医疗卫生:南区新城医院、市中医院迁建、市精神病医院、市精神病防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卫生监督所迁建、市口腔医院分院、市中心血站业务楼迁建、各县区卫生监督所、各县区中医院、各县区妇幼保健院、村级卫生室、全市卫生信息化网络建设。
  健康产业:兴隆国家田径运动员康复疗养中心、承德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营子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承德县老年医学康复中心、丰宁洪汤寺温泉健身康复中心、隆化温泉疗养康复中心、围场医疗保健康复疗养服务中心、双桥区同心老年公寓。
  4、社会保障
  保障性住房工程、经济适用房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建设、工伤康复中心、金保工程。

第十一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适应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和公共需求增长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建立完善“大维稳”工作格局
  加快构建党政统揽、部门履职、政法担当、群众参与的“大维稳”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领导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地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整合基层维护稳定资源,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建设,积极探索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稳定的新思路,加快组建专业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信息员、保安员、协管员、巡防队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形成维护稳定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局面。
  (二)构建社会管理综合调控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综合调控机制,妥善规范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规范信访秩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及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
  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服务型社会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科教文卫类社会组织,着力发展民间慈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表达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逐步减少取消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限制,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健全以社会组织章程为核心的自律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会监督,提高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公信力。
  二、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一)完善城市社区组织
  强化社区服务保障功能,使社区组织成为协调民众利益、化解民众矛盾、保障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和谐友爱的新型社区。提高社区居委会管理能力,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二)依法推进村民自治
  落实民主选举制度,保障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以村务公开、民主政治、民主评议村干部为重点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益,有效减少和缓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按照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思路,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和社会面动态防控能力和水平。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夯实基层防控工作基础。加强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科技防范水平。
  (二)抓好社会治安整治重点工作
  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推进环首都“护城河”工程,加大政法维稳保障力度。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四、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法制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民意表达、批评建议、协商对话等利益诉求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表达途径。扩大基层民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二)做好民族宗教侨务人权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大对自治县和民族县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发掘佛教文化底蕴,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加特色。贯彻落实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做好侨务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