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切实依法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市区(县)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强化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力。
2、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继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福建省级厅局支持,加快推进福州国家高新技术园区进入“新三板”试点,积极探索科技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投入与使用,逐步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
3、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1、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健全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福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根据福州市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形成人才发展规划,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紧密结合、有机衔接,通过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凝聚、培养人才;加大政府对科技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同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强对研发人员载体平台建设,保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实施。
2、推进科技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实施更加开放、更富创新性的科技人才智力引进与培养政策。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灵活的措施统筹域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制定针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的优惠政策,提高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制度,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拓展开放式人才培养渠道,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人才培养机构,建立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的供需衔接。不断提升福州与台港澳的人才交流合作水平,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交流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力度宣传有关科技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潜心开展创新活动,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方法,形成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六)加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科技特区,将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成省内重要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加大招商引资、引智的力度,充分利用海内外科技资源和市场,引进一批技术密集、带动作用显著、位于产业链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跨国科技合作与分工。
3、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海洋经济为主攻方向,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培育、推动一批成长性强的企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5%以上。
(七)加强榕台技术对接与交流,建设对台科技合作先行区
1、充分利用福建省定为全国首批“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的契机,加强榕台科研合作和产业化的顶层设计,以海峡西岸科技协作联盟为平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形成两岸产业高效对接的机制。重视并加大对台资企业本地化科研活动的扶持,促进台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更大范围的迁移或在榕设立研发机构,带动榕台联合实施科技攻关及吸引台湾高科技成果来榕转化。
2、充分运用好两岸经济协议(ECFA)机制,推动两岸科技资源的交流。福州市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等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对台科技合作先行区建设,承接台湾优势科技产业西移,为来自台湾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一个商业化、产业化的承载平台。
3、以工业设计创意园为平台,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台湾岛内中小创意企业、创意人才来榕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和集聚福州市的工业设计企业,提升工业设计的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的目标,进而增强福州市工业设计对相关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的支撑能力。
4、合建高科技园区。除努力建好现有的涉台园区外,还应积极引导台商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和管理,提高园区对产业的孵化能力,可施行“BOT”运作方式,即由台商投入资金进行园区基础设施的构建,按合同进行前期经营管理,后期转交由园区管委会负责;可划出一片土地,允许台商独资或与其他企业合资创办园区创业中心,按企业运作方式和台湾管理模式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推动福州高新区与台湾新竹科技园、内湖科技园等合作,打造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对接的先行平台。
(八)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合作、海内外科技交流水平
以海峡西岸科技协作联盟为平台,加强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市科技合作,推进福州市与相关区域共同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联合举办科技博览会、交易会、项目推介会等,丰富和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内涵。根据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有针对性选择相关的研究开发机构、跨国公司等,开展科技经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标准、管理与发展经验。通过科技资源开放与共享,建立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交流、柔性流动的有效机制等,积极与国外科技教育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合作,扩大与国外政府、国际性组织及民间各个层次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
附件1:
重点项目
(一)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规划用地面积1235公顷,定位于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一个“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先行区和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200亿元
4.建设目标:到2015年,海西园一期建设全面完成,主要路网框架形成,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企业集群规模化,高端研发集聚,总部经济效应初步形成。预计园区内注册企业1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上市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实现海西园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税收40亿元以上。海西园二期的招商、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5.责任单位:福州高新区管委会
(二)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海西研究院由科学与技术研究、产品与成套技术开发、支撑服务和管理服务4个业务模块构成,重点在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新能源材料、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先进动力等17个研究领域,布局团簇化学、锂电池关键材料、全固态激光技术集成、蚌线发动机技术等48个研发方向。一期规划地上建筑面积66800m2,总投资为6.67亿元。
2.建设年限:2011年-2015年
3.总投资:6.67亿元
4.建设目标:至2013年,完成福建物构所内部组织结构与布局调整,完成海西材料所、海西制造所、海西动力所3个非法人研究所和两岸交流中心新建单元建设。至2015年,海西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将达到2000人左右(流动人员与固定人员的比例超过1:1)。根据建设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保持福建物构所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中科院和福建省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新招聘110名以上学科、领域带头人,引进350名科研骨干。共建15-2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基地
5.责任单位: 中国科学院、福州市人民政府
(三)海峡软件新城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海峡软件新城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新城坐落在闽江与乌龙江两江分流入城口,沿甘洪路向北为杜坞生活区,向南承启大儒世家高尚生活带,向西与淮安顶级别墅群隔江相望,东与软件园前四期工程紧密相连。定位为“国际科技软件新都、海峡两岸高科技发展的引擎”。
2.建设年限:2011年-2015年
3.总投资:9亿元
4.建设目标:海峡软件新城产业分布将主要在信息智能、现代服务、国际采购(IPO)、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方面。建成后的海峡软件新城,将是基于两岸合作交流、面向世界,同时结合中央技术区(CTD)、中央活力区(CAZ)及闽台文化(Culture)为主体的创新型3C科技园区,拥有网络化、数字化等全方位的先进设施。海峡软件新城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与生态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社区型城市,聚集来自国际与两岸的科技精英,着重于对整个福州软件园乃至福州地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将成为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以及东南沿海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创新园区。
5.责任单位:福州市软件园管委会
(四)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87公顷,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036公顷。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区、两园”,即园区内公共服务与研发中心、配套建设的居住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用地面积为131.76公顷,以生物工程、生化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主,打造药剂制造基地、中试基地研发中心和医药物流园;机电产业园用地面积为303.83公顷,以成套设备制造、精密机械、光电、电子及相关产业链为主,打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基地、电网成套设备及配套产业制造基地。
2.建设年限:2011年-2015年
3.总投资:200亿元(一期)
4. 建设目标:该园将建成研发型的工业区。实现园区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以及环保、生态、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在“十二五”前,将其打造成以生物医药、光电、机械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和福建省科研型高新技术制造基地,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软环境突出,对台和欧美高端企业有极强影响力的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至2015年,园区产值达200亿元。
5.责任单位:金山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五)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农业“五新”技术的引进、创新与应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重点开展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优势农作物的脱毒、组培、嫁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设施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等技术。年建立新品种示范区10万亩以上,薯芋类脱毒苗推广6万亩以上,瓜类、茄果类嫁接技术推广3.5万亩以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年新增3项,设施生产新增2万亩,引进示范新农药10种辐射示范50万亩,引进示范新肥料3种辐射示范20万亩,节能减排技术3项,资源循环利用1项,实用新型农机具5种示范面积10万亩。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5000万元
4.建设目标:力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96%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新农药总体防效达8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推广农作物统防统治,100%覆盖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5.责任单位:福州市农业局
(六)“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检测平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品牌企业,形成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城市道路、隧道、公园、停车场等方面照明中使用LED功能照明灯12500盏。根据我市LED产业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研发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的知名企业,壮大我市LED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2亿元
4.建设目标:通过示范城市的建设,政府将加大政策扶持以及对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半导体照明产业共性技术,推动LED产业技术链条的横向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整合,2015年形成年产值300亿元左右的产业链规模。
5.责任单位:福州市科学技术局等
(七)海西新药创新平台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所在地为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新医药产品创新的一流中心。在从事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同时,侧重科研项目的产业化。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4500万元(第一期)
4.建设目标:中心拟通过3-5年运作,形成10-20项相关生物医药专利,提供一批可产业化(一期临床)的新药品和培养一批新药研发人员。
5.责任单位:金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
(八)海西(福州)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工业设计创意基地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建有福州市工业设计创意工作室60个;工业设计产品制作室和公共服务平台;专利成果和工业设计作品展示大厅;建成集信息发布、学术讲座和会议交流为一体的多媒体功能厅。
2.建设年限:2011-2013年(第一期)
3.建设投入:300万元(第一期)
4.建设目标:创意基地定位于“创意·创业”,为综合型创意创业基地,扶持对象为中小型企业,包括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广告会展、企业策划等初创型企业。创意基地的目标是建成一个集工业设计、广告会展、企业策划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和福州市专利成果和工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平台。
5.责任单位:福州市科学技术局
(九)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增设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转移风险担保、科技资源共享等服务功能,完善相关专业数据库,扩充“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建立技术经纪人培训机制。完善福州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设立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完善国家专利技术(福建)展示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形成一个诚信和高效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服务平台。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300万元
4.建设目标:建设完成全市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及各类科技资源共享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服务方式从简单的牵线搭桥向为技术转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转变;形成一支有较强自身实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科技中介队伍;建立城市与农村相呼应,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福州技术市场体系。
5.责任单位:福州市科学技术局
(十)福州科技馆建设
1.建设内容及规模:福州市科技馆建设规模为3.3--4万平方米。其中新馆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8--2.1万平方米,业务保障用房0.6---0.7万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0.6--0.7万平方米。同时建设市科协学术交流、办公用房,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福州活动基地活动场所,其建筑面积约需0.3--0.5万平方米。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 3亿元
4.建设目标:福州市新馆与福建省科技馆在功能定位上实行错位定位的原则,将建成以海洋生态科技为特色的专业科技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历程、最新成就;充分体现福州市科技发展历程、创新成果,科技精英(榕籍院士专家)的成长、创新成就;青少年创造发明成果。形成集科技展览、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科技活动场所。
5.责任单位: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十一)成立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建设内容及规模:以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搬所为契机,将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进行合并,新组建福州市农业科学院,达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制,做大做强我市的农业科研工作,为福州市农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建设年限:2011-2015年
3.总投资:1亿元
4.建设目标: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后,应加强科研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强化学科建设,同时加强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突破农业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5.责任单位:福州市农办、福州市农科所、福州市菜科所
附件2:参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