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和合肥加入长三角,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部地区发展特别是以合肥为核心和代表的皖江城市组团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加以推动。合肥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具备面向全国、全球的庞大的物流服务需求的特点。我市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的一员,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决定我市必将成为中部地区与中国最强大的产业集群城市带--长三角地区的连接部,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国家为中部城市发展提供了融资、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市服务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政策空间。
4.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凸显,为打造优势现代服务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已形成比较优势明显、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并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作为中国中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我市正处于从重工业化阶段向新型工业化阶段转变的快速增长时期,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增大,为与工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5.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提升,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升级阶段。居民对新型服务业消费偏好趋强,现代服务业中的教育培训、中介咨询、旅游休闲、文化演艺、数字娱乐等消费需求将大大提高。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结构升级将为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张提供现实市场空间。
6.合肥经济圈城市化加速推进,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根据“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特别是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趋势,我市将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拓展城市空间。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将有效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合肥经济圈周边城市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将为合肥经济圈形成高水平的城市间服务业共享提供物质保障。
(三)面临挑战
1.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在“工业立市”战略指导下,我市工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工业已经进入扩张发展阶段。但我市服务业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知名品牌缺,对外竞争力和影响力有限。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不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水平低,选择范围小,不能为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2.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缺乏规划,服务业功能区有待提升。目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整体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相同或相近业态的服务企业大量集聚、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程度较低导致我市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不足、辐射范围不广、服务空间狭小,难以为迅猛发展的第二产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而市场空间狭小反过来又影响服务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抑制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严重影响服务业发展进程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3.工业生产社会化水平较低,制约生产性服务市场的发展。我市是中部地区的工业强市,但工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的强劲增长尚未完全转化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工业企业固守“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从生产研发、物资供应和采购、工艺、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的“自我服务”体系,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工业产业链较短,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大多停留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对研发设计、管理咨询、广告营销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较少。
4.现代服务业人才资源短缺,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我市存在着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专业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难以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一是中高端人才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资源缺乏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实用技术型人才相对不足,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认定等有待完善。
5.周边大中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较大压力。上海、南京、杭州、郑州、武汉、苏州、无锡等发达城市,都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电子商务、连锁加盟、网络销售等方式,加大服务输出。随着对外交通网络的改善及区域经济融合的深入,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产品输出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将日益加大。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化、城市化,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加入长三角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双轮驱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步伐,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合肥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宜居宜业、创新发展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向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确保达到264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4%,年均增长18%;力争达到27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年均增长20%。其中: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000亿元、10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600亿元,占GDP的10%;旅游业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业6000万人次;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占GDP的5.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确保达到24亿美元、增长10%,力争达到30亿美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确保达到250亿美元、增长20%,力争达到300亿美元、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