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保护。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到2015年除完成省鲢、鳙、池沼公鱼的增殖放流任务外,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河蟹、匙吻鲟等名优品种增殖放流。在坝上湖泊水库,采取有效可行措施,进行高背鲫的繁殖保护。进一步加强捕捞资源管理,严格执行休渔、禁渔、渔船“双控”、捕捞许可证制度,坚决取缔禁用渔具、渔法。
(三)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渔业品牌。结合全省“三大产业带”、“八大基地”渔业发展格局,发挥我市区位地理优势,抓好赤城、涿鹿、蔚县等县的冷水鱼养殖产地与品牌建设,扩大冷水鱼苗种生产规模,提升冷水鱼苗种繁育能力,促进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扩大在京津市场产品销售平台。
(四)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增加渔业科技投入。整合我市渔业科技力量,组织10项渔业成果推广应用。积极与水产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水域生态环境修复、重大疫病监测预报和防治、提纯复壮与良种选育、苗种繁育、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产品保鲜与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广。对现代渔业科学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示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对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训,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
(五)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继续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和疫病防控体系,积极争取建设市级水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重点县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提高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水域环境和投入品的监管,推进科学养殖,普及良种良法;大力推行国标、行标,围绕特色养殖品种制定地方标准,加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快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养殖生产;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药残检测监控力度,逐步实现“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管理。
(六)推广渔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动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支持冷热水鱼、池沼公鱼、高背鲫的加工企业建设。创立冷水鱼、池沼公鱼、高背鲫等渔业协会或渔业合作社,创新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养殖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产组织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依托渔区周围旅游资源,挖掘渔业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在坝上草原湖泊、坝下环湖环库、城市周边池塘、冷热水鱼养殖场建设养殖旅游区、休闲垂钓场、渔业观光园,开展观赏观光、垂钓游钓、渔家乐、鱼文化节等休闲渔业项目,培育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