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综合应急救援调度指挥机制
5. 建立统一常设的指挥机构。加强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指挥中心建设(设在市公安消防局),完善调度指挥功能,做好与市综合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现场指挥官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现场组织、指挥、协调、救援等工作。
6. 建设互联互通的调度系统。2010年,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指挥中心)投入使用。2011年,继续建设和完善综合信息指挥调度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数据共享交互平台、GIS地理信息平台。2012年,市、镇两级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完毕,基本实现与安监、卫生、交通、民政、地震、市政等联动单位指挥中心、值班室的互联互通,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7. 建立高效协调的联动机制。2010年,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专题调研工作,切实摸清本辖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人员、装备等情况,建立应急救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财政、公安、安监、卫生、交通、民政、地震、市政等部门以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参与,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定期通报情况,定期分析形势,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确保信息联动、预案联动、工作联动。
(三)完善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8. 健全应急激励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激励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保障各级消防部队消防业务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9. 优化应急救援装备配备。2010年,根据我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台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按标准配齐莞城、石龙、虎门、南城、厚街、长安、寮步、大岭山、大朗、樟木头、塘厦、清溪、常平等13个镇街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器材装备。2012年,全市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齐配全相关救援器材装备。在建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之前,麻涌、中堂、望牛墩、洪梅、道滘、沙田、东城、万江、高埗,石碣、茶山、石排、东坑、黄江、横沥,谢岗、企石、桥头等镇街形成区域联防,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由大朗、大岭山、寮步等镇进行协防,装备达到《东莞市消防基础工作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1)》的要求。
10. 完善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建设。2010年,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启动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大队建设,2011年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完毕,投入执勤备战。同时,市镇两级建立健全警地联储、紧急调用、运输投放等社会应急保障机制,将辖区内卫生、市政、气象、交通、环保、供电等部门及驻军、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造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单位等统一纳入综合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应急调用机制,并实现软件化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快速查询、调集输送、保障到位。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