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全面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由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 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治疗和部分检验、化验项目的收费。逐步减少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品种数量;对确需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品种,以及植(介)入类等高价值医疗器械实行目录管理,进行差率控制。从2010年起,将大部分常见病处方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执行国家、省制定的药品统一流通差率,实行药品供货价备案制,对药品实施差别定价。(由市物价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六)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 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由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卫生局负责)
2. 2010年起,推进医药分开,全市各级医院按有关政策要求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途径同步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由市物价局、财政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 落实区域卫生规划,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数量、标准和贷款行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由市发展改革局、卫生局、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负责)
(十七)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1. 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民营医疗机构在人才引进、户籍管理、技术准入、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继续教育、科目设置、设备许可、转诊服务等方面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设医疗保健门诊部(诊所)。2010年起,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市总量的15%左右。(由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 扩大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鼓励港澳台资和外资来汕举办医疗机构。(由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外经贸局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