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特色发展形成优势。区域教育发展主题明晰,特色明显。教育改革扎实进行,在教育改革中逐步形成地区教育品牌。每所学校都有特色项目,学生参与特色活动,学生有特长。
(五)教育效益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度高。学校教育资源有序向社会开放,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办学行为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民族精神、荣辱观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创建主题教育示范区。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切实转变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增减课时,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不得提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加强体育工作,开足体育课,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及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评价。加强艺术教育工作,推进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开展健康教育和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国防教育。
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做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做好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
(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速度,按照规定进行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农村做到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推进优质公办幼儿园有序扩张,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与扶持力度。规范幼儿园管理,防止小学化倾向。控制高收费。
(三)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实现同类学校间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均衡配置。优质学校通过兼并、举办分校、委托管理、承办新建学校和集团办学等方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扩张。以学科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大学区内的资源共享。完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建立教师交流机制,推进教师资源在学校间的有序流动。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公平、公开配置生源。充分发挥教师学校在师干训、教科研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