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重点(民生)工程劳动竞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开展"创高技术、创高效益、创高速度"主题竞赛,促进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开展"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增强服务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开展以研发新品、开拓市场、技术改造、提高质量、节能增效、安全环保为主要内容的立功竞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改造等重点(民生)建设工程,开展以"比质量、比管理、比效率、比安全、比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加快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县)、区、局(公司)选择一批在本地、本系统规模较大、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开展竞赛活动,在全市职工中营造为"三区三城"建设争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创新竞赛,扎实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紧扣企业生产经营阶段性目标,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进、小节约、小经验、小核算等"六小"创新活动。"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完成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成果10000项,申请国家专利1000项,为实现"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增添强大的推动力量。继续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创新发展献一计"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活动,进一步提高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实施率,促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每年采纳实施的职工合理化建议不少于5万条。市总工会每年适时联合有关部门评比和表彰奖励一批合理化建议优秀"金点子"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积极为职工科学成果推广应用搭建平台。
(三)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按照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要求,把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吸引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推出"首席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品牌,培育和选树一大批"工人专家"、"创新能手",激励职工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加大职工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整合工会和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办好工会职工学校、文化宫等培训阵地,为职工普遍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服务。力争每年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职工达85%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增长30%,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通过技术培训、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畅通职工技能晋级"绿色通道",造就更多的创新型、知识型、复合型"蓝领"精英。市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每年组织10个左右行业(工种)的市级职工技能比赛,带动全市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每年职工晋升技术等级超万人,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集聚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