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攻坚阶段。“十一五”以来我省各项改革步伐加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发展慢,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低,长期积累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十二五”时期,要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社会需求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相关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重视解决好长期积累的改革成本支付问题,为推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环境条件
经过10年西部大开发,我们对省情的认识更加深入,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更加强烈,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和面临形势将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为我们推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更加突出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更加突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加快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突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我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和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实施重点地区率先突破和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优势,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在更大范围吸引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并实现优化配置。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摆在优先位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
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藏区、革命老区等加快发展,这些都为我省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我省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内外市场和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以及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发展先机,扩大发展成果,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围绕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心环节,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拓宽投资渠道为保障,以扩大消费为支撑,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轨道上来;坚持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法,立足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带动共同发展;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做到:
--突出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能力,提高出口规模和水平,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突出统筹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重点地区率先发展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相结合,促进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突出可持续发展。推动发展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突出开拓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革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突出和谐共享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供给能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创业富民,推进富民强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按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高于“十一五”增长水平,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力争突破7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预期达到27300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投资总规模30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0∶48.7∶37.3调整到2015年的10∶50∶40。
--资源环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覆盖率达到或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
--社会发展。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7.3‰。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比例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覆盖城乡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人民生活。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村劳动力累计输转2200万人次以上。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得到控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30元和23100元,年均增长12%。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00万人。返贫率控制在15%以内,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以下。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取得新进展。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提高到新水平,园区经济加快发展。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2亿美元。
专栏2:
甘肃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指标 │
│ 指 标 │ │ │ │ │
│ ├──────────┼──────────┼─────────┤ │
│ │ (预计) │ (预期) │ (%) │ 属性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4100 │ >7500 │ >12 │ │
├─────────────────────┼──────────┼──────────┼─────────┤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15540 │ 27300 │ 12 │ │
├─────────────────────┼──────────┼──────────┼─────────┤ │
│第一产业(亿元) │ 575 │ 760 │ 5.8 │ 预 │
├─────────────────────┼──────────┼──────────┼─────────┤ │
│第二产业(亿元) │ 1995 │ >3800 │ 14.5 │ 期 │
├─────────────────────┼──────────┼──────────┼─────────┤ │
│ 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 │ 1608 │ >3300 │ 16 │ 性 │
├─────────────────────┼──────────┼──────────┼─────────┤ │
│第三产业(亿元) │ 1530 │ >2940 │ 14 │ │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3380 │ >8400 │ >20 │ │
└─────────────────────┴──────────┴──────────┴─────────┴──────┘
┌────────────────────────┬──────────┬──────────┬──────────┬───────┐
│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指标 │
│ 指 标 │ │ │ │ │
│ ├──────────┼──────────┼──────────┤ │
│ │ (预计) │ (预期) │ (%) │ 属性 │
├────────────────────────┼──────────┼──────────┼──────────┼───────┤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 353.6 │ >710 │ >15 │ │
├────────────────────────┼──────────┼──────────┼──────────┤ │
│城镇化率(%) │ 35.1 │ >40 │ [5] │ │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70 │ >85 │ [15] │ │
├────────────────────────┼──────────┼──────────┼──────────┤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22 │ >30 │ [8] │ │
├────────────────────────┼──────────┼──────────┼──────────┤ │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1.1 │ 1.5 │ [0.4] │ │
├────────────────────────┼──────────┼──────────┼──────────┤ 预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1 │ 0.54 │ [0.03] │ │
├────────────────────────┼──────────┼──────────┼──────────┤ 期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 <4 │ │ │
├────────────────────────┼──────────┼──────────┼──────────┤ 性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25 │ │ [130] │ │
├────────────────────────┼──────────┼──────────┼──────────┤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370 │ 3100 │ 17.5 │ │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4 │ │ <4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3062 │ 23100 │ 12 │ │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3308 │ 5830 │ 12 │ │
├────────────────────────┼──────────┼──────────┼──────────┤ │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72 │ 150 │ 16 │ │
├────────────────────────┼──────────┼──────────┼──────────┤ │
│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 1.35 │ 2.2 │ 10 │ │
├────────────────────────┼──────────┼──────────┼──────────┼───────┤
│全省总人口数(万人) │ 2640 │ <2753 │ 7.3‰ │ │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 90 │ [21.76] │ │
├────────────────────────┼──────────┼──────────┼──────────┤ │
│ 耕地保有量(万亩) │ 6935 │ 6935 │ │ │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立方米/万元) │ 98 │ │ │ │
├────────────────────────┼──────────┼──────────┤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 │
├────────────────────────┼──────────┼──────────┤ │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 │ │
├────────────────────────┼──────────┼──────────┤ │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吨/万元) │ │ │达到或控 │ │
│ │ │ │制在国家 │ 约 │
├───────┬────────────────┼──────────┼──────────┤ │ │
│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万吨) │ │ │下达的指 │ 束 │
│ ├────────────────┼──────────┼──────────┤ │ │
│ 排放(%) │二氧化硫(万吨) │ │ │ 标内 │ 性 │
│ ├────────────────┼──────────┼──────────┤ │ │
│ │氨氮(万吨) │ │ │ │ │
│ ├────────────────┼──────────┼──────────┤ │ │
│ │氮氧化物(万吨) │ │ │ │ │
├───────┼────────────────┼──────────┼──────────┤ │ │
│ │森林覆盖率(%) │ 15.1 │ │ │ │
│ 森林增长 │ │ │ │ │ │
│ ├────────────────┼──────────┼──────────┤ │ │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2.42 │ │ │ │
├───────┴────────────────┼──────────┼──────────┼──────────┤ │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 242.5 │ 295 │ [52.5] │ │
├────────────────────────┼──────────┼──────────┼──────────┤ │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95 │ │ │
├────────────────────────┼──────────┼──────────┼──────────┤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 │ │ [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