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实行合理开发和保护,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大力发展节地型建筑,加强依法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和考核。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加快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增强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节能改造,实施千万吨标煤节能工程。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实施大型建筑节能改造。改善城市公交体系,推广清洁车辆和低能耗车辆。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化全社会节约意识,发展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
八、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大发展
(26)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太阳能光伏、LED芯片、航空、锂电、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企业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抓好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实施院士后备人才、科技经营型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势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完善扶持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继续实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和发展科技担保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7)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增加教育投入,落实国家有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完善并落实困难群体子女就学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扩充优质资源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提升质量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工程等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全面提高各类教育水平。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质量评估办法、考试招生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28)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人才高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力度。坚持以项目带动集聚人才,鼓励人才带项目创业,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落实重大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创业的体制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公平、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供保障。
(29)推动文化大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江西特色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基础,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立足当今时代,贴近人民群众,充分挖掘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动漫、现代传媒、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打造鄱阳湖国际论坛、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品牌,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际影响力。加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人民体质。办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