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未来五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面临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双重压力。此外,周边省份产业结构竞相升级对我省结构调整形成新的挤压。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双轮驱动”。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促进城市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转型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为支撑、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快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三大需求协同拉动转变;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增长模式从粗放增长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增长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有机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东向发展,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积极拓展境外合作领域和范围,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章 发展目标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确保2015年皖江城市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53∶38,城镇化率超过50%。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5%。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皖北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快,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皖南和皖西地区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各区域之间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就业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到2015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以内,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显著提高,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90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专栏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2010年

预计

2015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指标属性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

12000

力争24000

>10(可比价)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2063.8

4130

15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800

23700

1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151.5

9500

18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

780

2400

18(可比价)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4400

9120

12(可比价)

预期性

城镇化率(%)

>43

>50

-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42.8

390

10

预期性

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57

>65

-

预期性

二、科技教育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5

2

-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66

3.4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0 

87

- 

预期性

三、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571.8

571.8

-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国家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吨标煤)

0.96

 

国家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国家下达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5 

6

-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国家下达

约束性

二氧化硫

 

 

国家下达

氨氮

 

 

国家下达

氮氧化物

 

 

国家下达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27.5

29

-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8

2.2

- 

四、人民生活

年末总人口(万人)

6880 

7140

7.5‰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5

- 

预期性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52.6

300

-   

预期性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1096

2403

17

预期性

  其中:民生工程

345

725

16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670.24

-

五年新增500 

约束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49.4 

3500

- 

约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9

>99

-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6

>96

-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五年累计200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争31576

>1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力争10570

>10

预期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